高麗則是聽說大宋在金國駐軍之后趕到了恐懼,決心加強跟大宋的聯合,起碼要維持當下的穩定。
尤其是金富軾還想利用跟大宋的友好關系壓住李資謙,實現獨占高麗大權的局面,更不可能拒絕大宋的駐軍。
總之,這次朝會其樂融融。
大家都對未來的五年計劃慢慢實現充滿了信心。
現在,就是等待一切政策生根發芽的時候了。
“想不到,官家居然有這么多的謀劃。”
趙佶現在對趙樞的稱呼是官家。
這倒不是陰陽怪氣,只是趙佶在退位后的情商有了不小的進步。
這個冬日,趙佶的身體愈發不好。
他現在修身養性,但泰山上痛苦折磨還是給他的身體帶來了不可逆的創傷。
趙佶一開始還很恐慌,可經過了一年多的適應,他已經逐漸接受了這個現實。
雖然已經看不懂兒子在搞什么,但在趙樞的手上,大宋的經濟逐漸開始繁榮,對外逐漸壓制住了周邊各國,也實在是一件揚眉吐氣的事情。
趙樞對趙佶依舊是非常恭敬客氣。
“都是爹爹打的基礎好。”
“哎,五郎就別這么說了……”趙佶改了稱呼,一臉苦澀,“我知道我當皇帝的幾年是什么模樣,我都害怕百年之后會有人來找我的麻煩。
五郎,我死之后,皇陵就一切從簡,不封不樹,找個地方偷偷埋了吧。”
“至于嗎?”趙樞苦笑道,“這么搞肯定又會有人說兒臣不孝,我遭不住啊。”
“呵呵,五郎覺得,這世上有千秋萬載的王朝嗎?”
“沒有。”趙樞笑道,“肯定沒有。”
“我也覺得沒有啊。”
趙佶退位之后天天抱著筆記本電腦,沒電的時候就開始思考人生,整個人的氣質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從一個二筆中年變成了一個憂郁的二筆中年。
現在他看趙樞一眼都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悟,連沒有萬世不易的王朝都說出來了,實在是讓趙樞有點意外。
“當年太宗皇帝接見倭國高僧,聽說他們的天皇萬世一系,還感慨‘中國自唐以來天下分裂,五代之時王朝命脈尤為短促,而日本則世祚遐久,蓋古道也’。
太宗想不明白為什么,我之前也想不明白。
倒是退位在家,這些日子偶然看了看倭國的種種故事,突然明白了些什么。”
啊?
這個趙樞倒是萬萬沒想到。
趙子這貨居然有這樣的體會了,這讓人有點不能接受啊。
“孩兒愚昧,請爹爹示下。”
倭國的天皇能一直保存,跟他們沒有大的集權統治和濃厚的巫術觀念有關,趙樞不覺得趙佶能想到這一點。
果然,趙佶的思路讓他有點意外。
“中華萬年講仁義,臣要忠君,君要力行仁政,這才有如今世代。
而倭國講忠勇,我看他們也只占據了一個勇。
這么看,他們的天皇也沒什么值得羨慕的。”
“呃,爹爹到底想說什么,孩兒已經被你說傻了。”
“呃,是嗎?”趙佶有點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我是想說,我這些年的功業都不要,就算昏庸,能換來一個……仁君的評價嗎?”
原來是想說這個啊。
趙樞看著趙佶期待的眼神,突然想到了五星天皇的典故。
“爹爹是大理的保衛者,青唐的解救者,西夏的征服者,遼國的捍衛者。
這個評價,可以算的上仁君嗎?”
“呃……”趙佶愣了愣,猛地連連點頭,“好,好,好孩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