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談起圍堰法,也沒什么好談的,圍堰法造橋非常簡單粗暴。
總的來說就是在橋墩的位置周圍,用鋼管圍成一個圈,然后用防水擋板堵住四周的江水。
最后再通過大型抽水機將圍堰中的水全部抽干,這樣就可以繼續接下來的操作了!
當然,圍堰法也有著諸多技術難度,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那么一切都是扯淡。
首先,江水的滲透能力是很強的,即便是把周圍的水全部堵住,地下也會冒出地下水,仍然會影響施工。
若是抽水機功率不夠,遇到這種情況甚至都無法讓圍堰中的水位下降,一切前功盡棄。
還必須要考慮到漲潮的影響,因為漲潮期間,海水水位將提升,從而可能讓海水灌入圍堰內部,所以在搭建圍堰時,必須留出足夠的高度,以應對漲潮問題,這也是為何圍堰法施工的擋板高度會高出水面較多的原因。
不過對于這些問題,何苦早已了然于胸,并且提供了全套的施工方案、技術手段以及對應的施工材料。
首先為圍堰準備的材料就具有相當優秀的隔水能力,確保四周的水流不會滲透,其次,如果地下水冒出,底部防水何苦也同樣下了不小的功課,也可以使用特質的底部隔水材料堵住,可謂是準備充分。
要知道這些最起碼都是領先時代幾十年的先進材料,再加上領先十幾代的先進手段,完全可以確保接下來的操作能順利進行!
其次,不管是人手、設備、材料的數量,都是只有冗余沒有短缺,畢竟這可是種花首次對大江大河發起的挑戰,各方面的配置簡直豪華。
當然,最不能忽視的問題其實是時間,要知道修建一座大橋原本就需要很多道復雜的工序,如果在圍堰這一塊用時太多,那么自然會影響到后續的施工,因此,為了確保大橋能在計劃時間正常運行,圍堰時間給的很短,只三天。
所以圍堰這個環節,所有人員都很緊張,這既是修建大橋的第一步,也是和時間的一場比賽。
只有和時間爭分奪秒,拼命去作業,才有可能在計劃時間內達成目標。
可到了現在,眾人發現,這個圍堰實在是太麻煩,人手根本起不到作用,只能依靠設備。
每一片圍堰的套件都是幾十噸上下,人力完全無法撼動,更無法一寸不差的拼合起來。
因此,一天半的時間,眾人只搞定了八根。
雖然九江大橋設計的橋墩跨度很大,但這個速度還是有點夠嗆。
即便是三天能夠完成,最后幾根橋墩的抽水環節也無法準時完成。
但是,有了一體化圍堰船加入就不一樣了,這個問題很快解決!
專船專事,一艘一體化圍堰船可以免去吊裝環節,直接下成型的圍堰,大幅度縮短圍堰時間!
而圍堰的材料是可以重復利用的,有了一體化圍堰船,此后不管是什么橋梁工程使用圍堰法作業都非常方便,圍堰的安裝也不再耗時耗力。
等橋墩造好后,圍堰船更是可以做到快速拆除,從而回收利用,根據需要選擇是否投入到下一段橋墩的施工當中。
三分鐘后,何苦站在甲板上喊道:“17號圍堰點、18號圍堰點請注意,你方應快速打開懸浮橋,為我方提供通行場地!”
15號圍堰點,一位帶著安全帽的女教師,“李牧總工回來了嗎?問問他們這船是誰派來的?”
接著,女教師拿起話筒,回應道:“我方正在此進行作業施工!此路不通!”
聽到回應,何苦眼里閃過一絲訝異,這里的工程師都是它任命的,可沒有女人,怎么突然蹦出來個不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