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安敬茶后徐慕歡隨著俞珩在左手位落座。
太妃將阿元喚道跟前,見她生的著實好看,不禁面露笑容問,“鸞鸞幾歲啦?”
“六歲。”
阿元全無笑容,一張小臉兒有點緊張怕生的繃著。
“這是鷺姐姐,你大伯父的女兒。”
阿元看了看明鷺,朝她做了個萬福禮。
“姐姐安好。”
對著孩子,大人們總是寬容的,故一時氣氛放松了不少。
太妃身后的邱姑姑笑著說:“到底是王府血脈,二姑娘還這么小呢,就出落得這等模樣,有這種氣度。”
邱氏話里話外好像全因為俞珩,明鸞才能生的這樣好。
阿元看了眼邱姑姑,一本正經的說:“大家都說我長得像我阿娘。”
以往總有人說阿元長得像徐慕歡,所以阿元一聽見邱姑姑說起容貌來就慣性的提自己像母親。
徐慕歡正喝茶,聽罷女兒的稚言心中一喜。
雖然孩子是無心機的,但卻恰到地懟了那邱氏。
“上學了嗎?”
老王妃拉著明鸞扯閑話。
“阿娘教我識過幾個字。”
“那都讀些什么書呀?”
太妃拉了一把明鷺上前,想比較一番似得問。
“你鷺姐姐在讀女誡、內訓。”
這兩本書阿元從未聽過,只回答道:“原來只看千字文、弟子規,今年我也六歲了,母親教我讀了論語和孟子。”
都是世代簪纓的人家,自然都知道四書是男子科舉時必讀的,內宅女子少有拿來啟蒙使用。
太妃聽罷略覺詫異地看了眼徐慕歡。
“女兒還是不要充作男兒教養,也該讓她多習閨學和女四書才對。”
俞珩覺得這話頗帶教訓意味,便轉圜道:“慕歡娘家自有一套教導孩子的辦法,循序漸進很有章法。”
俞珩也不是一味偏向維護慕歡,確實讓女孩子從小就學女誡之類的沒什么好處,管教成縮手縮腳的樣子。
王妃被兒子當面反駁有些不悅。
“你二人這么多年身下只這一個女兒,也難怪當成兒子養。”
讀書教育意見相左倒也沒什么,可這樣說話就是故意挑慕歡沒能養個兒子。
俞珩冷下臉來,覺得母親是在故意找茬。
當初她讓自己把徐慕歡帶來請安奉茶就提前說好了,不提過去那些舊事,為何還要找不快。
“這么多年我在西北不是出兵就是打仗,一出門少則數月多則論年,少有在家,身下能有個女兒就已經是積德了。”
俞珩擺擺手讓阿元到自己這邊來,決口不提慕歡身體不好,多年不宜生育的事。
氣氛一時緊張起來。
邱姑姑趕緊活絡場面,跟老王妃請示道:“早膳備好了,兩個姐兒想必都餓了,要不一家子邊吃邊敘吧。”
這一頓飯也吃不出什么好來,處處是規矩,綁的人渾身不自在。
俞珩與慕歡自在慣了,受不了這種在家里也處處受拘束。
俞珩回到西府后想讓月薔去廚房再弄些吃的來,他實在是沒吃飽。
“母親,我想吃灌湯包。”
早飯沒一道菜是阿元愛吃的,但在‘別人家’阿元不敢撒嬌,只能坐在那乖乖的喝粥。
大人一撂筷子,那些嬤嬤媽媽們就過來撤桌子,小孩子本就吃飯慢,統共也沒喝進去多少。
“讓濮陽出去買點吧。”
湯包得提前一天準備,熬好肉凍,這會子讓廚房去做,得什么時候才能吃上。
“買回來都涼了,湯包得熱著吃汁水才香。”
阿元這一說俞珩也饞了,抱起女兒說:“要不也別折騰了,咱們出去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