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你們回西苑去吧。”
櫟兒和小林子得了吩咐一刻不耽擱地提燈跑回西苑去,離馮貴妃生前的寢殿越遠越安全似的。
卓溫嬌坐回蒲團上,看著那尊神色安嫻且慈悲的佛像,心想‘若這世間真有魂魄該多好。’
她想跟難以安息的馮貴妃聊聊,聊聊自己無人能解的愁悶;
她還想見見內個孩子,想知道它死后是否還會像人間的孩子一樣長大,若能長大,她想看看那孩子的模樣,是不是像她,還是像俞鐸。
……
佛說往生咒可以消除四重罪、五逆罪、十種惡業,哪怕毀謗過佛法亦可原諒。
卓溫嬌日夜不停地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終于念完了三千遍往生咒。
那天晚上,木魚住了。
這幾個月以來,侍奉她的人都習慣了夜里留她一人誦經,故整個殿內靜悄悄、空蕩蕩的。
卓溫嬌只身去正殿外,內個傳說馮貴妃夜哭的井邊,打了一桶水上來。
她并未見什么鬼和魂,只一口窄窄的井,存著淺但清澈的水,月亮映在上頭也不晃蕩。
在內殿,卓溫嬌簡單的梳洗整理,心下寧靜非常,那三千遍往生咒仿佛既超度了她未出生的孩子,也消除了她的業障心魔。
她用一片曾經戴過的鳳冠上取下來的鋒利金片扎進手腕,浸在了冷且滑膩的水中。
她伏在案上,心下不覺得自己將死,反而欲墜夢鄉般放松。
——想起母親,想起她對待丈夫、子女亦冷漠的美麗面容;
想起父親,想他太愛面子,接受不了女兒從高貴的皇后跌落為庶人廢妃的愁悶;
想起太后,想她明明富貴已極卻還要為榮華謀劃;
想起汪嬤嬤,想她比自己還不甘這一敗涂地的結果。
最后,卓溫嬌想起多年前在長寧王府的花園里辦菊花會,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她拉著汪崇華笑鬧,灌她酒,她們無憂無慮。
她死了
死在了極普通又毫無意義的一個夜,陋室空堂中,身邊沒一個人陪著,一身緇衣。
……
是櫟兒第一個發現卓溫嬌死了的。
本來她以為卓溫嬌是誦經累了,伏案睡著還沒起,她試探著輕喚,想讓她起來去床上睡,觸碰時發現原是死了。
那一盆清澈的水因混和了血,又放置的太久,變得發黑,令人看一眼就想作嘔。
櫟兒受驚后深信不疑地四處跟別人說:“卓氏是撞邪了,她用了那口井里的水,鬼魂的淚去洗漱,所以才被附身自盡。”
現在他們不止說長門宮里有馮貴妃的哭聲,還說能聽得到若有似無的木魚和念經聲。
沒有人去在意馮貴妃和卓溫嬌這兩個凄慘的女人死去的真正原因。
旁人把長門宮里的故事當做一個鬼故事來講,那里鬧鬼的傳聞反倒越來越真。
那些不怕鬼的人卻都知道,深宮中本無鬼,只有敗了的人。
敗了的人即使還沒死,在冷宮和掖廷這樣的地方,也人不人鬼不鬼的令人覺得晦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