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陰門。
二皮匠。
所謂二皮匠,民間俗稱縫尸人!
由于戰亂、刑罰及不明原因導致尸體需要縫合,縫尸人應運而生。
按照民間通俗的說法,他們的工作主要是為那些因為意外事故或刑罰而身首異處、肢體殘缺的尸體進行縫合,使其能夠全尸下葬,以便死者能夠安息,靈魂得到安寧。
縫尸人的工作不僅限于簡單的縫合,還包括清洗尸體、整理尸體、用特殊的材料補全殘缺部分、化妝恢復死者生前面容等...
這一行能入五陰門,也有其嚴格的禁忌。
不在白天縫尸、不縫死于清明、中元的尸體、不縫一尸兩命的尸體、不拼接不同人的尸體等。
民間傳言,縫尸人縫合尸體,能夠召回死者的三魂七魄,使得靈魂得以完整下葬,從而順利轉世投胎。
也有傳言,稱縫尸人能夠看到或者感應到常人無法看到或感知到的東西。
縫尸人與扎紙匠齊名,被稱為五陰門中最神秘的兩門之一。
自古以來,關于縫尸人的傳說層出不窮...
......
白云舒口中提到的二皮匠,就是大梁城中第四陰門的一名老者,名叫左淵。
整個豫州最厲害、最神秘的縫尸人。
有一段關于左淵的詭異傳說,一直在豫州的五陰門中流傳。
很久之前,左淵并不住在大梁城,他只是豫州一個偏遠小鎮邊緣的醫者。
傳聞左淵年輕時醫術高超,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美麗的妻子和乖巧的女兒,但突如其來的一場瘟疫奪走了他摯愛的妻子和女兒,讓他的生活徹底發生了改變。
從那之后,他開始潛心研究一種古老的醫術,據說能夠縫合逝者的靈魂和肉體。
憑借著高超的縫尸手藝,他放棄醫者的身份,來到了大梁城,進入到霧隱門,稱為了一名縫尸人。
在第四陰門,左淵憑借著出色的縫尸手藝,很快稱為了門派里最出色的縫尸人。
但讓左淵之名響徹豫州的,是發生在中元月圓之夜的一件事。
那天,大梁城一戶人家遭遇了不測,一對夫婦的婦人和女兒在外出游玩回來的途中意外墜落身亡,身子摔成了幾段,血肉模糊。
悲痛欲絕的丈夫找到第四陰門,想要縫尸。
無奈那天是中元節,死亡的時辰又處于月圓之夜,整個第四陰門沒有一個人敢幫助他們縫尸。
中元不縫尸,這是規矩,也是禁忌。
《說文解字》中講:七月,陰氣成。鬼者,歸也。
七月進入初秋,天地之間的陰氣漸長。
陰歷七月為申月,申為神,上古時神鬼不分,意思是七月時神鬼初顯形貌。
而易經七月為否卦,意思是立秋之后處處有陰氣。
自古,月亮的陰晴圓缺主導了世上的陰氣,太陽則主導了世上的陽氣。
中元節月圓之夜,最大最圓的月亮當空,也就帶來了最旺盛的陰氣。
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中元節鬼門大開,陰氣甚重,各種游魂野鬼飄蕩人間。
縫尸這門工作需要近距離接觸尸體,本就陰氣極重,再加上中元節,陰氣積聚之重,常人的命格根本抵擋不住,哪怕你是霧隱門的人。
若是強行縫尸,那第二天,準要被報喪猴扒了衣服,出去游街示眾。
因此沒有人敢在中元節這天縫尸,也不敢縫死于中元節的尸體。
那人只得找到左淵,他抱著夫人和女兒殘缺的尸體,向左淵下跪,一個勁的磕頭懇求。
如果左淵都不能出手,那整個豫州,再找不到一個縫尸人能出手相助。
大理石的石板漸漸染紅。
或許是因為有過相同的失去親人的經歷,左淵最終嘆了口氣,答應了那人,還說會讓他們一家三口“重逢”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