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派?
就算未曾有過交集,無論何朝何代也應都聽過茅山派的名號。
那可是上清之修的千年傳承和道教的正宗地位。
茅山派以“內丹術”為核心,強調通過存思身神、誦經念咒、行氣導引等方式,實現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其修煉體系融合了道教內部各派方法,并吸收佛教煉神義理,主張“三教合一”,即通過煉神達到煉形的目的。
茅山派在民間可謂傳播廣泛,其符篆法術、驅邪祈福等深入人心。
林易聯想起自己的那本《祝由圖錄》,與茅山派有一定的淵源,所以當時才能夠一眼看出女尸頭上所貼的符篆有問題。
回想起那些冒充趕尸人的歹人,茅山派可是實打實的名門正派,定不會和那些歹人一起為非作歹。
只是林易沒有想到,在漢陽城,霧隱門竟然衰落了。
......
用完膳后,鄭太傅、梁縣令、沈益陪同梁王去看外地剛進城表演的戲班子去了,林易等人與梁王、鄭太傅告別后,返回客棧。
到了客棧,蘇繡兒提醒林易道:“早些回來。”
“放心吧,我替你看著他!”曹達華信誓旦旦道。
蘇繡兒笑了笑,轉身與柳茹霜一起進了客棧。
柳茹霜離開前,微微側頭回望了一眼。
“林兄弟,秦兄弟,宮闕樓走起呀!”曹達華遙指顯正街最高的那棟建筑,眼睛里泛著精光。
......
那棟街上最高的建筑,便是漢陽城里最大的青樓--宮闕樓。
宮闕樓位于顯正街中段,三進院落依地勢層層抬高,朱漆大門前立著兩尊漢白玉貔貅,門楣上鎏金匾額“宮闕天香”在暮色中熠熠生輝。
主樓高三層,飛檐如展翅鳳凰,檐角懸掛的銅鈴隨風輕響,與樓內傳來的絲竹聲交織成曲。每層廊柱皆以沉香木雕琢,鏤空窗欞間透出暖黃燈光,映照著樓下青石板上往來如織的客影。
暮色四合時,宮闕樓便化作一座不夜城。
一樓大堂設百人宴席,胡姬捧著西域葡萄酒穿梭其間,說書人站在高臺上繪聲繪色地講述《桃花源記》,引得滿座喝彩。
二樓雅間內,琵琶聲如珠落玉盤,歌女輕唱著詩歌新詞,窗外偶爾飄過畫舫上傳來的《霓裳羽衣曲》。
三樓則是達官顯貴的私密場所,沉香繚繞中,舞姬身著薄紗跳起胡旋舞,腰間金鈴與環佩叮當相和,直教人忘卻塵世煩惱。
有詩曰: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貼切的形容了在宮闕樓醉生夢死、流連忘返的場景。
......
林易三人來到宮闕樓門口,老鴇一眼便瞧出三人身份與常人有別,立即殷勤的上前招呼著。
“三位客官,臉有些生哪,第一次來嗎?”
這個時候,就是曹達華的主場了。
“我們仨雖然第一次來,但務必把老爺們伺候好咯,我有賞!”
老鴇接過曹達華扔過來的二兩銀子,一瞧是官銀,立即滿臉堆笑,忙將三人引入大堂。
“三位大人,你們是坐一樓大堂湊個熱鬧呀,還是到二樓雅間小酌呀?”
林易此行是為了探聽消息,雅間就不去了,當然要在大堂了。
“就在大堂吧,找個熱鬧點的位置。”林易搶在曹達華之前回道。
老鴇立即為三人找了一張桌子,位于高臺之下,人流之中,正是話題傳遞的中心!
林易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但在這里吃喝了一會兒,卻沒有聽到絲毫有用的線索。
倒是曹達華此刻來了勁。
“嘿,你瞧瞧那胡姬,屁股可真翹。”
“咦,怎么還有藍眼睛的女人,頭發還是卷的,不知道那里...是不是也卷...嘿嘿...”
“居然還有黑妞...瞧瞧那肌肉,跳起舞來真帶勁!”
林易和秦先可沒有曹達華這樣的興致,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無所獲。
就在林易有些失望,打算離開的時候,一股香氣入鼻,一名胡姬突然從后趴到了林易的肩上。
“客官,怎么看著悶悶不樂的樣子,是這里的酒不香嗎?”
說著,倒了一杯酒,送到林易嘴里,林易喝了。
“是這里的果子不甜嗎?”
揪下一顆葡萄,修長的手指熟練的剝皮去籽,將果肉送進林易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