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寶,貝寶貝,歲歲平,年年安。”
......
那日馬夫人急匆匆的前腳剛走,林易的眼前就浮起縹緲白霧。
白霧之中,又見須彌山。
奇山兀立,群山連亙,蒼翠峭拔,云遮霧繞。
端的是千山以外有千山,云霧深處藏云霧。
天地山川,天地秤現。
那秤盤上端放著一物,透明可見其中內容。
正是林易用天眼所見李誕的過往生平經歷。
秤桿筆直水平,秤砣上掛著東西。
......
天地之間一桿秤,善惡賞罰有計較。
恍惚間回過神來,山川云霧消失不見,那桿秤也消失不見,但林易的手上又多了一物。
走馬燈。
“馬燈”是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民間驅除疫鬼的活動,其淵源可追溯至《詩經》所記載的“祃祭”。
槐坎走馬燈相傳已有230多年的歷史。
清朝咸豐年間,當地有王氏兄弟四人,長兄王榮堂是極具經濟頭腦之人,動員家鄉人種樹養畜,因此家家戶戶圈養了許多家畜,如馬、牛、羊、雞、犬、豬等,稱為六畜,其中馬為六畜之首。
夜晚喂食時,村民點燈籠照明,燈籠上寫一個“馬”字,以祈求六畜興旺,后經過演變,出現了具備馬的形狀的“馬燈”,并漸漸形成了一套表演形式。
每逢喜慶節日,村上便有走馬燈表演。
走馬燈象征著太平、吉祥,所以亦有“太平馬燈”之稱。
后來,走馬燈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民間相傳,人在死前會看到自己生前最美好的東西,并且會不斷回味,還有細數自己的過錯,對自己的一生進行懺悔和禱告,這個過程被稱為人臨死前的走馬燈。
陽間通天眼,陰間走馬燈。
有了這走馬燈,林易便可借助外力看到介于肉眼與天眼之間的事物。
......
按照祝由圖錄第一次施法的時候,林易心里其實并沒有底。
畫符篆的時候,心里都有些哆嗦,唯恐穿越來的第一筆活就給自個兒搞砸了,更怕人沒治好,再擱在自己手上。
但既然來了,祝由圖錄里也明白著寫清楚了燮字咒專治這種需要安神鎮心的癥狀,林易便放手一試。
畢竟,掛能有什么壞心思呢?
不過畢竟是拿活人施術,林易在送走了馬夫人后,又在腦海里不斷按照圖錄上的圖畫和文字,修煉著祝由術里的各種法術。
來回演練,直到黃昏,確保根據圖錄上的內容做到萬無一失后,林易這才站起身來活動活動筋骨。
遮眼望去,日薄西山。
肚子已經咕咕叫了。
馬夫人走時,差人給了林易兩吊錢。
那時候的兩吊錢就是2000文,相當于二兩銀子,這筆錢對于現在的林易來說可是一筆巨款。
兜里塞了一把銅錢,出去找了家館子。
......
這可是林易第一次在這大虞朝下館子。
找了家門面不大但人聲喧鬧的小店,進去坐下,就有小二招呼著,點了碗爛肉面。
什么是爛肉面吶?
古時候的飯攤兒、茶館里都有的賣,相當于現在的大肉面,只是它把豬肉給剁成碎塊兒,碗里放上八九成熟的面條,配上蔥段、姜片、桂皮、大料、干辣椒、油菜花,撒上一把青菜葉,再澆上鍋里滾燙的鹵子,香氣撲鼻。
俗話說,管他驢或馬,吃飽了爛肉面再打镲。
“打镲”就是指談天說地、瞎聊、侃大山、閑聊之類的意思。
面條都是手打面,筋道的很,鹵湯濃郁,同時飄著青菜的清香。
這可都是純綠色的有機蔬菜。
林易吃的是津津有味,滿頭大汗。
正吃著呢,就聽到旁邊有人正閑聊著,說起城東頭有一家王姓的大戶,最近遇上了一檔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