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經考核的大多是經書、經文填充摘錄,要求熟讀經書,按部就班作答。
進士科要求考生就特定題目創作詩、賦、經義闡述、時局策論,考生需觸類旁通,提出獨到理解與可行之法方能及第。且進士科的評選標準甚嚴格,由大儒親自判卷,考上進士科的人數不到明經科十分之一。
常言道,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可見考進士之難。
高難度的另一面,是豐厚的回報。
一旦進士及第,名字與詩詞策論就會被各路大員、大儒知曉,當今皇帝也會過問翻閱。從此在中央朝廷掛上號,不出意外,進士都是朝廷未來之棟梁。
許叔靜進士出身,三十歲左右,竟被丟在益州一個小縣當了數年司法佐,到現在才調回成都府,這迥異于進士步步高升的正常仕途。
吳奇有理由懷疑,許叔靜得罪了某個大佬,導致被貶益州,步履艱難。
許叔靜被吳奇看得有點心里發毛:“道長,我臉上有甚么不對勁么?”
“走神,勿怪。”吳奇道。
三人將尸體撒上藥粉,以布帛纏手,開始檢核尸身。
王猛尸體表皮青灰,胸口、小腹、下陰處均有詭異蜈蚣狀黑紋,這黑紋彼此連接,仿佛在他體表撕開了數條口子。
釋然手指在尸體上一寸寸擠壓摸捏:“《鎖魂練魄》本名《陰剎鎖魂練魄經》,為魔門九幽山術法,講究分離陽魂陰魄,以法器鎖住陽魂,煉制陰魄為傀儡。”
“王猛身上三處,心、肝、陽勢已有陰鎖,為鎖魂練魄第三重,已極其危險,稍有不慎就可能失控。”
釋然對尸體很是熟稔,先扒開眼皮檢查眼珠,而后拉開嘴唇,辨認死者口中顏色與氣味。
“練魄時間超過三個月。”
他放平尸體,指向王猛胸口一處古怪創口:“兇手下手狠準,一擊就破開陰鎖,刺穿心臟。惡魄本無生魂,陰鎖既破,就如無頭之獸,失去方向,難以動彈。”
吳奇注意到,王猛小腹有一圈坑坑洼洼的潰爛傷。
“法師,這又是什么?”
“是惡瘡。”
釋然提醒道:“不可觸碰,惡瘡或會傳染,王猛雖死,惡瘡疫豸卻未必不能活,小心為妙。”
“兩位,且讓我看看。”
許叔靜從懷里取出一卷用黑線系住的竹簡,肅然念道:“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竹簡上霎時光華大盛,芒高數尺,照得王猛尸體上分毫畢現,殮尸廟內幾成白晝。
吳奇還是第一次見到儒士文光與文寶,當即仔細觀摩。
儒士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出,其狀縹緲繽紛,燦若錦繡,此為文光。
文寶為儒士所創文章、詩詞、策論,儒士以文光映照文寶,可引動天地,發揮不可思議之偉力。
許叔靜收斂文光,手持竹簡,緩緩道:“尸體上并無妖鬼印記,倒是斷了線索。”
一道紅光從外面徑直飛來。
釋然握拳沉身,許叔靜抬起文寶。
來者是一突破在即的妖兵后期妖物,不知敵友。
吳奇說明:“是貧道道童。”
“尊者。”
茱萸精落在吳奇掌中,稟報道:“我問過蜀縣附近游鬼,都說未曾見過王猛鬼魂,既無鬼差勾魂,又無生魂出現,多半是被魔修或妖鬼給拘了去。此外,我倒是發現有只狐妖在附近出沒,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在做什么。”
吳奇看向其他兩人:“王猛生魂或尚在人間。”
仿佛感應到了什么,王猛尸體猛地彈起,二度詐尸。
吳奇重拳出擊。
惡魄再度躺平,不省人事。
“好力氣。”
釋然雙目锃亮,贊道:“原來道友也是體修,待此間事了,不妨你我切磋一二,互相印證一番。”
“敢不從命。”
吳奇也想請教釋然。從體型與風格來看,這少林武僧對錘煉體魄很有見地。
修為強度固然是根本,技巧法門也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