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從嚴長老那得了兩門法術,《抱劍術》、《補氣術》。
從名字上就不難看出,這是兩門非常古典基礎的術法。
《抱劍術》為劍修古法基礎,講如何以氣馭劍,靈力淬劍,通常對敵斗法,筑基期修士凝聚的劍氣可達一丈外。
所謂寶不如舊,術不如新。如今五大道門在古修法基礎上演化各自宗門的御劍、馭器之術,很少有人修習原版了。
但《抱劍術》也有其鮮明優點。
一是有無數修士以身試煉,足以證明,抱劍術非常穩定。
二是浮云觀《抱劍術》經過了吳道繼、嚴長老、吳正言三人注釋與增補,賦予了一些全新的理念與應用。
再者,《抱劍術》本身是一門基礎性馭劍法術,具有很強的拓展性,后續可以對接各專精細化的御劍術。
第二門《補氣術》普適性更強,能以天地靈氣補給自身,是補氣丸的替代物。
《補氣術》最大優勢就是能隨時運轉。只要體魄夠強,就能以血肉之軀為媒,不斷吸納提取外界游離靈氣,彌補體內靈力消耗。
兩門法術相輔相成,《抱劍術》用以斗法破敵,《補氣術》既可應用于廝殺也能作用于平日修行。
厘清這兩門術法脈絡后,吳奇發現它們有一個共性:對體魄要求不低。
有道是,一分強,一分險。
以氣馭劍,血肉為媒,對修士軀體負擔極重,因此不到筑基,很難承受住這種損耗。
浮云觀只傳授筑基期弟子術法,也可以理解。
煉氣期最重要的是夯實基礎,把《練氣入門》吃透……
吳奇心里古怪,好像自己沒什么立場說這話。
畢竟,自己這筑基期,也純粹靠嗑藥上來的。
眼看時間差不多,吳奇下山趕往東廟。
廟外有零零散散的香客,人雖少,但已非昔日的門可羅雀。
原因也簡單。
香火鼎盛的靈顯王廟被鄧無影一把火燒了,短時間難以重建。
蜀縣城內又遭大幽襲擊,死了不少人,鬼市更是變成了鬼冢,一時間城里百姓人心惶惶。
這時就需要求神拜佛。
不少人去青城山和峨眉山祈福,也有一小部分人到東廟祭拜,試試靈驗與否。
在廟外樹下,吳奇看到了等他的鼠妖:“鼠群的事,都恢復了么?”
九千王恭恭敬敬道:“道爺,其他不敢說。至少蜀縣的老鼠,還是會規規矩矩,不該碰的不會碰。”
吳奇嘆了口氣:“可惜令姐卻是沒辦法。”
大幽不同于徑幽,一旦感染寄生幾乎無法剝離。大幽鼠鬼被斬,被附體的八千兩也同樣殞命。
九千王自嘲道:“都怪我太弱,沒辦法護住三姐,反倒是被三姐保護……現在想來,當初必定是三姐極力阻攔反抗,否則我不可能搞那小動作逃出惠陵,早被大幽滅口。”
鼠妖抬起一雙小眼睛:“謝道爺,幫三姐報仇。”
“道爺,上次給您帶的三瓶筑基丹,這次的三寶丹也帶來了。”
吳奇點點頭。
他拿到筑基丹后就立即吃了兩瓶,依靠體魄抗住丹毒,從練氣中期一路邁入筑基初期,只用了幾天時間。最大的副作用是飽腹感很強,食欲下降。
九千王打了個響指。
兩頭大鼠抱了兩個一指長的小木匣過來,它們推開蓋子,露出里頭布帛上兩枚白玉丹藥。
藥丸上有三條互相交纏的細細溝壑,寓精氣神三寶,三線集中為一條,凝聚在藥丸表面刻的「百草三寶」二字上。
閣皂山百草園的印記。
吳奇捻起一粒,觸碰時感覺到丹藥表面有一層隱隱斥力,靈氣內斂,按照書籍上記載,這已是三寶丹中的佳品。
他好奇道:“為何有兩粒?”
九千王答復說:“小妖收拾三姐遺物時發現,三姐將所有錢財都換了這枚三寶丹。小妖修行尚淺,還是給道爺更有幫助。”
它又小心翼翼說:“只求道爺能夠在此后關鍵時刻,幫忙一二。”
九千王經歷了這一次,切身體會到靠山重要。
哪怕在蜀縣混吃等死,想與世無爭,也會遇到不問來由的災禍,那時就得各憑本事。
吳奇收下丹藥:“以后有解決不了的麻煩,來找貧道。不過切記,不可為非作歹,故意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