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
食長峰形如巨掌,五指伸展,每根手指都是一道山脊,而掌心位置上有一座形如品字的閣樓。
吳奇兩人落地時,周圍有不少弟子在進進出出。
他們大多自帶了木箱和布包,似乎里頭裝了東西。
“食長峰的食閣可以烹飪各種靈材。”
王旸解釋說:“不少弟子外出收獲的稀有獸肉、藥材都可以帶過來,讓食長峰制成靈膳,只需要付出一點材料就行。”
吳奇點頭。
原來可以自帶食材點菜。
“王師兄,那日常道傳弟子,飲食又是如何?”
“這個,外出的話其實都是帶‘辟谷丸’,大多結丹可以數月不食,也有一部分還是習慣用膳。”
王旸摸了摸肚子著說:“比如我,一頓不吃就渾身難受。”
“留在七十二峰,武當的菜肴其實比較……”
他似乎有些不便形容,委婉道:“師弟自己看看便知。”
吳奇走入食閣大門,里面幾個少年正在忙碌。他們身著白色短衫,一同用木棒槌舂米。
砸去谷殼的米粒被另一群白衣少女收集起來,用一個個竹缽裝好,洗凈后分入碗中,再放在一個巨大的蒸籠里蒸煮。
整個閣樓里彌漫著清新米香。
原本應該灼熱的蒸籠,明明冒著濃煙,卻沒有帶來任何灼熱感,煙塵全部涌入籠上一根竹煙囪中,朝外面吐出。
見吳奇一臉好奇,王旸會意道:“別看形如蒸籠,這是食長峰的一件法寶「寰(huan)靈籠」,專門用以烹飪靈米。”
“換成其他法器,效果都不如這般好,「寰靈籠」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靈米內的靈氣精華。”
吳奇這才注意到,這些舂米蒸米的少年少女不全是人類,還混雜了妖鬼,但修為都在筑基期。
結丹之后,他對靈氣的敏銳程度遠超以往,也能根據對方身上的靈氣辨認一二,只是沒有含象鏡,沒法一下斷言妖鬼種類和具體境界。
“他們是真傳弟子么?”
王旸點頭:“是的,能到七十二峰的都是武當弟子。有一部分表現優異的真傳弟子會被選入食長峰,替盧長老做事。”
他又補充說:“吳師弟,他們舂米蒸米,卻是好處多多,因靈米本身有神異,光是長期相伴,對他們修行就有助力。這是份好差事,不容易獲得。”
吳奇看有一個道傳弟子進來。
這人走到蒸籠邊,一位真傳弟子就打開蒸籠,從中取了一碗米飯遞給他。
接著這道傳弟子端了米飯,走到另一邊。那里又有幾個少年,守著一個個瓷甕,他們從中舀了一點什么放在米飯上。道傳弟子端了米飯,坐到一旁的木桌椅上,抬起筷子,慢慢扒飯。
吳奇學他的樣子,走到蒸籠邊。
一位有點嬰兒肥的白衣少女問:“師叔要用膳么?今日蒸煮的靈米是氾(fan)米。”
吳奇點點頭:“可以拿幾碗?”
對方呆了呆:“回師叔的話,盧長老要求,一次只能取一碗,除非吃干凈后才能再來取。”
“來一碗。”
吳奇接過少女雙手遞來的陶碗和竹筷。
米飯冒著微微熱氣,每一粒米飯都透出飽滿光澤,米香里還有一絲花果香味。
他又走到另一端。
瓷甕旁的少年問道:“師叔要什么丹藥?”
他指著一個個瓷甕介紹道:“這里分別有辟谷丸、補氣丸、清虛丹、練骨丹四種。”
“辟谷丸果腹。”
“補氣丸能補充些許靈氣。”
“清虛丹可緩解修行疲勞與煩躁。”
“練骨丹對治愈體魄傷勢有裨益。”
吳奇道:“我全都要。”
少年用一支竹勺將每種丹藥都舀了五粒,均勻倒在靈米飯上。
辟谷丸是綠的,補氣丸是褐色,清虛丹是乳白色,練骨丹是暗紅色,蓋在米飯上五顏六色,猶如糖豆。
吳奇和王旸各捧了一碗丹藥拌米飯。
“別的不說,師弟,這飲食上,武當的確和閣皂山差距不小。”
王旸看著碗里白花花的米飯,忍不住嗟嘆:“閣皂山光是靈米就有三種可選……”
如今婆娑世界靈米主要有三種。
一是昆米,產自南方昆彌,也是因此得名。
二是氾米,種植于中原河南,由西漢大儒氾勝之育種后呼吁種植,也是歷朝歷代靈米最重要的產地。
三是葛米,閣皂山百草園所產,取名為葛,是為紀念閣皂山煉丹真人葛玄。
不過由于靈米對天地靈氣要求很高,不僅水土要好,還需特殊肥料供給,產量一直不高,很少流落在外。大多靈米不是收歸朝廷,就是被五道七寺購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