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只是托尼和神盾局,米國正府也有類似的想要關掉空間門的想法。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哪怕米國自認能橫趟整個地球,可是畢竟對方是外星人啊,雖然暫時陷入沉睡,但是誰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醒,甚至隨時都有可能會醒過來的外星人。
紐約上空的這個空間門,就像是一把懸在米國人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雖然帶給了他們沖出地球走向宇宙的強大技術,但與此同時,也有著隨時可能直接將紐約,甚至是整個米國顛覆的可能。
所以對于米國正府來說,他們想要做的就是,用最短的時間將里面能搬的東西搬空,然后將空間門徹底關閉。
這樣一來,即獲得了技術,又能免除危險。
然而事實上卻是,這個空間門關還是不關,并不只是米國政府自己說了就算。
畢竟,這是關系到全人類邁向宇宙的偉大事業,如果就這么草率的關上了,那很有可能是全人類的損失。
空間門背后的星域個地球之間的距離恐怕是以光年為單位的,按照現在的技術,想要從地球從無到有的出發去到對面的星系,幾百年之內都不一定能做到。
而通過這個空間門,人類就可以輕松的越過數光年,甚至是數十光年數百光年的距離,直接去往更遠處的宇宙。
所以,這道空間門背后,不管是單純的宇宙資源,還是其中不同的宇宙觀測環境,對于人類研究宇宙起源和未來,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而且空間門距離地只有幾千米的距離,把東西送上幾千米,和直接送到四五百公里甚至更高的外太空,需要的技術和資源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甚至,膽子再大一點,直接在空間門的另一側,設立一個飛船組裝廠,將在地面上加工好的零件送上去,在里面組裝成成品的宇宙飛船,就可以直接在真空中加速,不需要把大量燃料浪費到脫離地心引力上了。
當然,要是這個空間門能再往下一點就好了,如果能直接開在地面附近,都不需要飛行器,直接拿著零件啥的往里丟就行。
綜上所述,這個空間門的存在,是關乎著人類能否更快更好的走出地球的關鍵,所以關不關,決定權屬于全世界人民,最終決定權則由代表了全世界利益的五大長老國負責。
眾所周知,五大長老國是有一票否決權的。
最有名的一個關于一票否決權的故事就是阿三國五次提出要加入長老國席位,結果五次都沒有通過。
每一次,都有四個長老國同意,剩下一個負責反對,五次都是如此,而且每一次反對的國家都不相同。
你敢說這不是商量好了的?
總之,在紐約的這個空間門的關閉問題上,羅剎國旗幟鮮明的提出反對,夏之國雖然同意了,但也表示明年可以由我來反對。
于是,長老國會議決定,為了全人類的航天事業,為了早日帶領全人類走出地球走向宇宙,為了那片浩瀚的星辰大海,紐約空間門必須保持常態化。
這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歷史偉業。
沒錯,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