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車間維修的機器,都在現場搞定。
不能在車間修的機器,弄到機修房再修。
機器設備內部有機油、齒輪油等,車間生產的都是食品。
機油和齒輪油都不是食品添加劑,一旦包子饅頭餃子沾上,就只能報廢。
幾分鐘后,陳福林帶著薛東、張強前往車間。
秦漢和劉世華一邊聊天,一邊修理壓皮機。
齒輪/軸承壞掉的,將其弄下來,換上新的齒輪/軸承。
壓輥壞掉的,將其拆下來,往門口一堆,由白班的人送外處理。
“劉師傅,幫忙換個銅套。”一個身高一米七左右,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女人,拿著一個包子機的機頭,從外面走了進來。
正在焊接攪拌機絞龍的劉世華,隨口叫道:“小秦,幫柳班長弄一下。”
“臺子上有個機頭,先拿去用。”秦漢說道。
“我這個是新機器的。”柳曉麗說道。
做包子的機器,有新的和舊的,新舊機器的機頭無法通用。
秦漢放下手里的工具,快速拆開機頭,看了看齒輪軸和銅套,然后去機修倉庫拿了零件。
前后不到十分鐘,他就將機頭弄好了。
“看不出來,你的技術還不錯。”柳曉麗笑道。
“有夫之婦,注意形象。”劉世華出言調侃。
秦漢面色平靜,繼續拆攪拌缸下面斷掉的螺絲。
一字刀和榔頭敲了十幾下,斷螺絲紋絲不動。
拿起手電鉆,裝上一個小鉆頭,在斷螺絲的邊部,鉆了一個溝槽。
一字刀抵住溝槽,榔頭一下又一下,斷螺絲開始轉動。
柳曉麗跟劉世華聊了一陣,帶著機頭離去。
換好攪拌缸的螺絲,秦漢又在一旁練習焊接。
機修房的電焊機有兩種,一是氬弧焊機,一是普通焊機。
技術都是練出來的,需要維修的機器,就剩一個絞龍了。
閑來無事,練一下焊接技術,明顯有利無弊。
焊好絞龍的劉世華,將其裝好之后,又開始制作他的菜刀。
刀身的材料,是他找一個同鄉弄得一塊鋼板,聽說是切木板的鍘刀。
經過一次次打磨,刀身已經差不多了,目前只差刀把和刃口。
劉世華切了一截直徑趁手的不銹鋼管,用鐵錘敲打起來......
“老劉,我幫你焊接刀把。”秦漢毛遂自薦。
“算了,讓你焊接,我不放心,用著用著刀把掉了,那就不好了。”劉世華說道。
練了一陣焊接技術,秦漢走到機修房外面的吸煙室。
拿出一支煙點燃,神情愜意的抽了幾口,然后去泡了一杯茶。
臨近晚上十一點的時候,劉世華放下工具,拿起對講機,問道:“老陳,方便嗎?”
“方便。”陳福林的聲音響起。
“今天晚上的餃子是什么餡的?”劉世華問道。
“有豬肉薺菜,還有豬肉白菜。”陳福林回答道。
“弄點餃子出來。”劉世華說道。
“行。”陳福林應了一聲。
“有肉沒有?”劉世華又問道。
“煮好的肉沒有,沒煮的有很多。”陳福林說道。
“那就算了。”劉世華說道。
食堂晚上的飯菜,經常讓人難以下咽。
機修房之中,有電鍋、筷子、佐料等物。
上夜班的時候,經常有同事煮肉、煮水餃。
不到十分鐘,陳福林、張強、薛東就提著工具箱回到機修房。
三人打開工具箱,各自拿出一個裝有餃子的塑料袋。
洗鍋燒水下餃子弄佐料,不到二十分鐘,眾人就吃上了熱氣騰騰的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