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他只想傳授小隊長槍法,然后讓小隊長訓練士兵。
本著一只羊是趕,一群羊也是趕的想法,秦漢沒有把中隊長、大隊長排除在外。
以每人每天三十發子彈的訓練量,連續練了三天槍法。
秦漢想了想后,帶著三營官兵挖戰壕。
“營尉,挖這個有什么用?”劉鵬問道。
“這個是戰壕,既能減少炮彈、子彈的威脅,還有以少勝多的作用。”秦漢說道。
挖了一條長達三百多米的戰壕,又讓官兵挖貓耳洞。
“敵人開炮的時候,躲在貓耳洞里面......”秦漢講了起來。
站在一米多深的戰壕里面,身高一米六的人,正好露出肩膀位置。
讓一些士兵進入戰壕,舉著靶子移動,又讓另一些士兵打靶。
第一輪打靶結束,五十個士兵,只有一人上靶,而且只打中一顆子彈。
“怪不得前世戰后統計,消耗兩千多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人。”
放下望遠鏡,秦漢暗自嘆息,振奮一下精神,他親自試了試。
五發子彈,四發上靶,僅僅打了三十四環。
重新裝上子彈,秦漢瞄準開槍的速度快了不少。
“百米移動靶,五發子彈,四十五環,馬馬虎虎。”
戰壕之中扛著靶子的士兵,以步行的速度移動。
扛靶士兵移動速度不快,移動速度基本處于勻速。
為了節省子彈,第一輪移動靶結束之后,秦漢讓官兵練習瞄準移動靶。
“提前量知道嗎?子彈出膛速度......”
練了幾天瞄準,秦漢這才讓官兵實彈射擊。
半個月后,移動靶的距離,從一百米增加到兩百米。
一個月后,移動靶的距離,從兩百米變成三百米。
秦漢沒有過多要求,上靶率達到七成就行。
子彈不夠的時候,他就帶隊訓練體能。
子彈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再次練習移動靶。
不會偽裝潛伏、跟蹤反跟蹤?劃出一塊區域,讓麾下官兵分為兩組,一組偽裝潛伏的時候,另一個組負責尋找,一組跟蹤的時候,另一組反跟蹤。
秦漢除了每天跟著麾下官兵訓練,還雇了一個老師學瀛島語。
九州地大物博、科技落后,瀛島人多地少、科技先進。
不出意外,再過幾年或十幾年,瀛島一定會入侵九州。
秦漢不但想掌握瀛島語,還想學會白倫語、胡林語、蘇莫語。
時間如流水,轉眼又是兩個月。
“瀛島語基本上學會了,明天去找個老師學一下白倫語。”
白倫語跟前世的一門外語大同小異,秦漢只用了兩個月,就學了個七七八八。
前世有一定的基礎,又有老師每天教,學會白倫語不難。
學會與精通是兩個概念,在秦漢看來,能夠日常交流就行了。
這天上午,秦漢接到一個剿匪的任務。
盤踞在虎頭山的一群土匪,經常劫掠商隊、屠戮百姓。
“集合!”秦漢大聲喝道。
三百多名官兵,快速列隊站齊。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攜帶兩個基數的彈藥,半個小時后出發。”秦漢說道。
“是!”三營官兵大聲應下。
打土匪有危險,打土匪也有錢圖。
戰利品三成上交,另外七成都是作戰單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