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都很忙的,三人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聚在一起議事。于是,云景道長提議,將總倉的管理方案也一并擬出來。
哪怕有王長老的那些條款打底,三人也是商議到了差不多子時,才定稿。
第二天,云景道長將交易方案與總倉的管理方案拿到主院,請沈云審批。后者看過后,一字不改,直接提起筆來,在后頭簽上了自己的大名。
當天,新的交易方案同時下達到了新營區和北煤區,得到了兩區的熱烈支持——一個月一輪換,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按照新方案,他們不用再直面交易的壓力,只管好好種,成熟了依著分到的數量交到總倉即可。其余的,象入庫、存儲、調度等諸事,皆不用他們再操心。但是該他們得的卻沒有減少。何樂而不為呢?
總倉的管理與新營區和北煤區都沒有直接的關系,故而管理方案沒有下去。云景道長根據管理方案,重新擬了一個總倉的建設方案,在次日也是同時下達兩個營區。
新營區和北煤區也沒有意見。
他們現在哪有余糧喲。所以,大多數的倉庫從建立到現在還沒有開過張呢。另一方面,又因為這些倉庫關乎陣基,不能任它們荒廢了去。使得兩個營區都不得不花費一筆人力物力進行日常維護。
現在移交一些出去,交給長老會打理,成為總倉,等于是給他們減輕了一點負擔。這是好事啊,他們能有什么意見?
長老會這邊,三名在家的長老們很默契的重新分了工:
因為王長老對兩個區的現有倉庫的情況要熟悉得多,所以,總倉的選址由他具體負責。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袁峰還是全心全意的撲在兵陣上。
只是數天,新陣序已經小成,兵陣的操練進入第二階段,即,合陣。
此時,云景道長完全成為了門外漢,對于具體的操練插不上手了。他也豁達,索性只管著補給、調度等后勤問題。空出來的時間,他去幫王長老。
他的回歸,令王長老肩頭的擔子輕了一半還止。后者正好可以將所有精力都放在總倉的建設上。
而云景道長還見縫插針的發動廚房、各部各營進行反省:從我做起,開源節流。
一時之間,不論是新營區、北營區,還是外防線,都掀起了一股厲行節約的風潮。尤其是外防線,他們不但想到了很多禁止浪費的法子,還想到了開源,即,因地制宜的開荒種山芋等易成活的作物。按他們的話說是,固定關卡、巡邏路線的邊邊角角……等障氣侵蝕不到的地方,都要盡可能的利用起來。只要是能種下一株作物的地方,都要開墾出來。也不拘是糧食,還是藥草,能種什么,他們就種什么。
別看那一株兩株的零星作物,四十三天之后,他們種的山芋首先成熟,進入了收獲期。大家將山芋挖出來,發現不論是數量還是品質上,都不比專門的芋田里的差。
看到這樣的情形,當場就驚落了一地的下巴。
李營主心中一動,下令把總量統計出來。
半天之后,總歸完畢。
一共是五百多石!
一塊田也沒有開,就是這么零星的種著,巡邏路過時,換崗時,順手用自己的牛皮水囊給澆澆水、拿刀劍松一下土,他們竟然得了相當于十畝芋田的產量!
再加上百來石凡米,做成山芋蒸米飯,那解決了他們外防線一天的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