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景道長輕輕頷首:“對。劉清事件再一次的告訴我們,很多事單靠個人的覺悟是遠遠不夠的。”
劉營主和副營主相對一視。
什么叫做差距?
這便是。
三位長老的話,他們聽得懂,但再細細一品,感覺又是不太懂了。
好在他們看到王長老一直在做記錄,便知道這樣的會議也是可以做記錄的,并不違反保密條例,于是,也早早的拿出了平素里記錄的玉簡,一邊聽,一邊做了筆記。這樣的話,可以在空閑的時候,拿出記錄玉簡來,慢慢參悟。
沈云沒有說話,只是抬手示意云景道長繼續往下說。因為后者確實是跟上了他的思路,而他本人到目前為止,也確實沒有想到能令自己完全滿意的法子。今天開這個會,既是想看看老王他們幾個是怎么想的,也是想先小范圍內的做個調查、問策,看能否得到一些啟發。這樣一來的話,首先必須能讓在場之人都暢所欲言。
云景道長道了聲“是”,繼續往下說。
身為法修,又加之在青木派里打理了這么些年的庶務,他越來越習慣從規則的角度思考問題。在結嬰之后,這種思維習慣更甚。
這一次,也不例外。
云景道長提出來,個人的覺悟是修行的內在保障,但是,僅僅依賴覺悟,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青木派的弟子們修行并不高深的眼下。他們的覺悟相對有限,從而約束力也有限。所以,他覺得外在的幫助在現階段顯得很重要。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最行之有效的外在幫助是一套適宜的規則。
而劉清事件進一步的暴露了,青木派現行的規則體系有太多的漏洞。
所以,他鄭重的提出來,加快各項規章制度的建設。
袁峰連連點頭:“聽道長一席話,勝過一次魔怔呢。我是越聽,心里越透亮啊。”
“我的道行淺,只是能勉強聽懂。”王長老看著記錄本,如實說道,“不過,道長的話,從來都是這樣。要反復參悟,等真正悟透了,能夠融匯貫通了,心境保證能提升不少。”說到這里,他嘿嘿的笑了起來,“我是不止一次嘗到甜頭了呢。”
但是,沈云覺得還不夠。
在仙山,修士的主流認識是,一是本心;二是在本心的基礎上,率性而行。
尤其是后一條,自上古以來,真的是被用到了極致。
以至于所謂的修真正道為了一己之私,撒下了“仙凡有別”這樣的彌天大謊。整個修士圈也因此而理所當然的壓榨沒有靈根的絕大多數。
這樣的行徑,用“厚顏無恥”來形容,沈云覺得是對這四個字的污蔑。
分明是慘無人道、喪盡天良。
除此之外,修士與修士之間的傾壓,也好不到哪里去。
讓沈云感到高興的是,道長出自這個修士圈,如今,已經深深的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道長提出來,修士必須有約束。
并且,道長還認為對修士的約束可分成內、外兩種。即,個人的覺悟屬于內在的約束,規則是外在的約束。
這一條,沈云也是贊同的。
他覺得還有待論道的是:相比起來,道長覺得現階段,外在的約束更重要,也更行之有效。
沈云的個人經歷與道長完全不同。出自凡人界最底層的他,打小既經歷了令人發指的欺壓,也親身感受到了最底層人民的善良。
如果說前者是“極惡”,那么,后者便是“極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