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場大雨下來,天氣漸漸轉涼。秋風細雨,很快便撫平了旱災。濕潤的田里,隨便撒點什么瓜種豆種下去,三兩天之后,便是生綠的一片。年景也突然間變得好了起來。再加之,沈云令莊子里的人在災民里大力宣傳減免半年賦稅的事,余下的那些災民,原本還有些猶豫,這會兒終于再也坐不住,滿懷希望的舉家踏上了回程。
當田里的稻苗抽出了小一尺高時,災民基本上散盡。也有極少數的留了下來。他們大多是無家可歸的老幼病殘。
清點之后,總共有三百一十二人。其中,無父無母,且十歲以下的幼童有一百七十六人;無子女可依,超過五十歲的老人八十七人;余下的數十人,不是傷殘,便是重病纏身,幾乎喪失了勞力。
如何安置這一類人,在春上的時候,莊子里已有舊例。齊伯帶著人親自一一登記、按舊例,將他們安置在莊子外面的棚戶區里。
棚戶區是春上施粥時的產物。那時,災民散去之后,也留下來了一些老弱病殘。沈云憐惜他們無家可歸,便留下了一些木棚子沒有拆除,容他們棲身。
這些人不管老幼都是以在莊子里打零工過活。半年下來,有不少人,尤其是孤兒,被管事的看中,搬進了莊子里。
這些災民早就打聽清楚了棚戶區里的情形,是以,聽說要搬去棚戶區,無不歡歡喜喜。
很快,連綿數里的災民棚完全空置了下來。莊子里,還有十里八鄉來幫忙施粥的鄉民們又一齊動手,只用了兩天的時間,便將災民棚拆了個干凈。這一段的官道又恢復如常。
至此,賑災才算是完結。
春望諸縣的大老爺們先后送來請柬,以慶功、答謝之類的為由,宴請莊子主人。
沈云一個也沒有應。一來,這些家伙先前是怎么謀算他的,他記得清楚著呢;再者,莊子已打上了仙門的標簽,量他們也不敢再生什么花花腸子。他有那空閑與他們周旋,還不如多畫幾枚符。
今非昔比,這些大老爺們碰了一鼻子灰,卻也奈何他不得。宴請之事,便不了了之。
又過了小半月,離秋收還要一段時間,第一條水渠也通了水,莊子里完全步入正軌。沈云難得的暫且空閑起來。他決定抓住這個時間,走一趟羅洲。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送陳英的骨灰回家。再有,他決定去探望洪天寶。
陳英的遺體在夏收之前已火化,骨灰用一只小瓦罐裝著,妥善的收在百寶囊里。因為陳英只說了一個“陳”字,便去世了,所以,要想送其骨灰回鄉,沈云少不得要費些時間尋訪。
至于洪天寶,沈云有將近三個月沒收到他的信了,擔心他出了什么事,順道去探望一番。說起來,他們倆弟兄也有兩年多不曾見過面。沈云怪想念他的。
與往常一樣,他將告訴齊伯,兩天后,要出門去一趟羅洲,又道:“此一去,最遲也會在年節前回來。莊子里的大小事務,便全交給你與長老會了。”
他又不是頭次出遠門。對此,齊伯已習以為常,點頭應下之后,急匆匆的去為他準備飯菜,帶在路上吃。
這兩天的時間里,沈云也沒閑著。他在地圖上,將羅洲所有以“陳”字開頭的地名,不管大小,都一一圈了出來。一共找到了十五處。然后,根據這十五處的分布,定下了尋訪的路線。
在查看去羅洲的路線時,沈云在地圖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地名——玉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