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載著趙宣,沒有去百里城,而是原路返回省城。
理由很簡單:之前,他帶趙宣去百里城,為的是想用百里城的現狀,刺激趙宣,從而助其提升心境,好早些打開泥丸宮。現在,趙宣已經打開了泥丸宮,便用不著去百里城了。更何況,趙宣與駱嚴他們的志向不同,即便是去了百里城,也于提升心境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所以,何必浪費時間與精力呢?
他沒有瞞著趙宣的意思。是以,當后者見方向不對,發問時,便一五一十的說了。
“泥丸宮已打開,我暫且不用去百里城了?”因為研習《小***》的初期,要輔以穴位經絡按摩,所以,趙宣是知道泥丸宮的。可是,打開泥丸宮之說,卻是頭次聽聞。他素來好學,且深知主公向來主張不懂便問,是以,好奇的問道,“主公,為什么要打開泥丸宮?”
這個問題,剛才沈云已經琢磨得非常透徹了。聞言,轉過身來,十分肯定的答道:“因為這是修士與凡人的根本區別之一。要想超凡脫俗,第一步便是開啟泥丸宮。我把這一步稱為‘開竅’。”
他說的很淺顯,趙宣一聽就懂,禁不住兩眼放光:“主公,這么說,我已經‘開竅’了?”
“對。你剛才心境提升,已然進入開竅境。”沈云點頭。
“開竅境?”趙宣迷糊了,“這是什么境界?”
先前,主公跟他們說過修真有好幾重境界。他們是凡人武者,依著仙庭的那一套,可分為武者、武師、武宗等境界;修士與凡人武者一樣,也根據修為的高低,分了境界。比如說,最低階的就是先天境。其次是煉氣境……等等;所謂超凡脫俗,就是指進入了先天境。
這些,他早已爛記于心。
而現在主公新提出來了一個“開竅境”。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境界呢?他表示完全不懂。
其實,所謂的“開竅境”,是沈云剛才在小水潭邊新起的一個名字。
一直以來,他發現自己的修為境界對不上修真界沿襲的那一套境界。
比如說,師父生前說,祖師她老人家臨終前示下,“不知道,不入先天”。可見,知“道”是進入先天境的必要條件。然而,他進入了先天境,卻不知“道”為何物。甚至,他現在也不是很清楚。只能說,心里隱隱的,有一些猜測,并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好吧,除了這一點,先天境的其他方面還算是比較相符的。
到了筑基境,就越來越不相像了。
如果不是讀了祖師她老人家刻錄《青蓮無上功》的玉簡,他那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具有了筑基境的實力。
到現在,就是那份玉簡也被他完全搞糊涂了——就在駱嚴突破先天境之后,他想到境界問題,又嘗試著拿出那枚玉簡,往其中輸入靈力,想測試一下自己現在的靈力究竟到了哪一個境界。不想,輸入靈力后,玉簡不斷閃爍,一下紅光,一下綠光……跟走馬燈一般,飛快的換著色兒。每換一個色,玉簡里的聲音便報一個境界等級。他聽著,竟是從先天境初期到金丹大圓滿都報了個遍。
這一次來百里城,機緣巧合之下,他發現了泥丸宮的秘密。幸運的是,先有駱嚴突破先天境,然后趙宣打開泥丸宮。再加上自己的修行經歷,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地方,他突然間想明白了。并且頭一次無比清楚的意識到:不是他不合標準,而是修真界沿襲下來的那一套境界標準根本就不適合于凡人修仙。
也就是說,修士的境界可以分為先天、煉氣、筑基、金丹、元嬰、化虛、飛升等七重大境界。但是,這里的修士都是有靈根的。
對于他們凡人來說,這一套不適用。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凡人沒有靈根。
那么,凡人修士的境界是不是也分為不同的境界?到底都是哪些境界呢?
前一個問題,沈云已有確切的答案。即,是的。凡人修士的境界也是分為不同層次的。
但后一個問題,沈云找不到現成的答案。
興許在人人都可以修仙,沒有根據有無靈根這一標準,劃分“仙”與“凡”的那個上古時代,資質說還未成為主流,沒有靈根的修士們是有自己的境界劃分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