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想精減門內弟子,不是臨時起意,而是發覺陳望田他們五個心思生變,就有了想法。后來,他很明確的不給陳望田等五人辦理身份令牌,那時已經拿定主意要精減一批弟子了。
一頓早飯吃完,齊伯已經從他那里領令:召集長老會臨時會議,商議遣散部分弟子的具體事宜。
大體的要求,以及安置費等,沈云以陳望田他們五個為先例,可以說是給了長老會一個很明確的模版。而長老會的任務是,將遣散制度化、常規化。
之前,云景道長帶著長老會,成功的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所以,長老會在這方面的操作體系已經非常純熟了。沈云放心得很。將任務派出去后,他沒有公開露面,全心全意只做兩件事:一是,整理本次仙山之行;二是,暗中密切注意周的動靜,嚴防雨前島的人暗中滲透。
是以,除了長老會,沒人知道他已經回來了,人就呆在主院里。
沈云整理本次仙山之行的法門與以往一樣,先是翻看前些時候記錄下來的修行手札。
他并不是每天都寫手札的,也不是事無巨細,一一記錄。而是當心里有了什么想法或者所悟,才記錄下來。故而,他的修行手札寫得非常之混亂,里面是大片大片的空白,旁邊胡亂的寫了一些零星、散亂的句子。有時候因為實在是太忙了,記下來的只是一些關鍵詞,甚至是只有他才看得懂的特殊記號。
如此一來,于他來說,整理行程,就等于是整理、補充修行手札。
根據那些看似凌亂的語句和記號,沈云一邊回憶,一邊在空白處補寫事件的詳細經過。寫完了,等于將事情又從頭到尾的捋了一遍。若又有新的感想或所悟,則在末尾處以“又以為”開頭,寫出來。以此與之前的區分開來。
看似很麻煩,其實,實踐證明,效果非常之好。至少沈云覺得,這種方法很適合自己。往往將修行手札補全之后,他都會得出新的感悟,或者,將一些象白駒過隙的念頭生成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比如說,他自己的修行境界體系,可以說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的“整理”出來的。
當然,也不可能整天整天的補充修行手札。
一來,這是一項非常非常費腦油、耗道力的事情。以沈云現在的修為境界,往往個把時辰左右,他的道力便會消耗至警戒線水平。這時,他不得不停下來,運轉功法,練功恢復道力;
二來,此次回來,他還要很重要的事情,也容不得他整日里象閉關一樣的整理手札。待道力恢復之后,沈云會鋪開道力,先看一看莊子里的情況,然后,再將道力抽凝成數十細絲,掃視周邊的十里八鄉,看看有無行蹤可疑之人進出。
他的關注范圍比往常要廣得多,幾乎覆蓋了整個春望縣。
春望縣不是一個小縣,超過了他的正常道力覆蓋范圍三四倍之多。是以,他甚是吃力。每一次巡視,道力都消耗得特別快。剛開始時,不到一刻鐘,道力便又降至了警戒線水平,不但額頭象針扎一樣疼,而且眼睛也是又澀又干,眼淚止不住的狂流。
這時,他只能又停下來,先是閉上眼睛,先休息一會兒,然后再運功恢復道力。
等道力恢復之后,眼睛的不適感也消失殆盡。他再練劍,或打拳,或扎馬步……活動了一番筋骨后,往往一個上午就過去了,到了午飯點。如果還有點時間,他會看看書,或者畫畫符。
齊伯送來了飯菜,陪他一同吃飯。
沈云這里沒有“食不語”的規矩。通常,齊伯是一邊吃飯,一邊匯報長老會那邊的進展。如果會上被其他的長老為難了,或者碰到了什么為難之事,也會乘著吃飯的時候,向沈云請教一二。
沈云向來很尊重長老會,從來不偷聽他們開會的內容。當然,也用不著。因為齊伯的匯報從來都是及時、詳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