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算這么些水田的出產。
粗略的估算之后,她覺得供養數百人是完全不成問題的。一時間,心情更好了,簡直比頭頂的藍天還要明媚。
這才是長久之計!
不象當年的叛軍,糧草裝備完全不能自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出殺富濟貧“打糧草”。但連年的戰亂下來,真正的富戶早已經舉家搬走了。為了生存,叛軍很多時候只得降低殺富的標準。這也使得周邊的人們聞叛軍色變,望風而逃。于是,叛軍的處境更加艱難了。那時,她就常常反思,要怎樣才能改變這種局勢。看到腳下浩大的梯田,她覺得自己找到了答案。
想到這里,她在袖籠里興奮的握了握拳頭。又一次感到不虛此行。
接著,余管事又帶她去西南邊看了山土。
那里山石眾多,其實并不適合開荒。所有的菜地都是因著地勢開墾出來,一小塊一小塊的。用“見縫插針”四個字來形容,完全不過分。
但每一塊菜地都侍弄得很精心。
沈九妹看過后,明白過來,為什么堂堂營主大人的主院里不種花,種的是尋常果蔬。全是因為菜地緊張啊。
錢柳也看出來了。她指著莊子周邊濃密的山林問道:“為什么不在林子里開辟一些菜地出來呢?”
余管事答道:“林子里喂著牲口呢。”
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并且是最不重要的那個原因。
之所以,留下了這些山林,全是因為她們吃了虧,受了教訓。
才來的時候,她們選定了山谷做為營區后,便麻溜的砍掉了谷中的雜木林。
砍下來的樹木,用來蓋房子。而房子就蓋在騰出來的空地上。這樣的安排,簡直再完美不過。
樹木不夠,她們按照規劃,從東南面的山坡接著開始砍。
為什么從東南面開始呢?一是,那邊的山坡相對來說,要緩許多。更適合開荒種田。
但不到一個月,接連下了三場大雨。她們就吃到苦頭了——雨水沖垮了那邊的山坡。剛開出來的田土,以及還到收獲時候的作物,毀掉了一大半。
這時,她們發現,預備明年再墾荒的其余山坡,卻好好的,沒有發生滑坡、塌方之類的現象。
無獨有偶,其余各營也多多少少有同樣的災情發生。
為什么會這樣呢?營主們一起勘察過災情后,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沒有滑坡的地方,全是山林沒有遭到砍伐的;而塌了的,無一例外,全是上面的林子被砍光了的。
究其原因是,這里的土質比較松軟。沒有山林護著,禁不住雨水的沖刷。
營主們慶幸不已——大雨來得很及時。各營都只完成第一步開荒計劃。所以,周邊的林子沒被砍光。不然的話,只能考慮另外換地方。之前的辛苦全毀了不說,還白白的糟蹋了這些首選營區,只能退而求其次。
但已經砍倒了林子,短時期內不好復原。而各營要想自給自足,墾荒也是必須的。于是,各營群策群力,想出了很多法子補救。最后,才有了梯田和石縫間的菜地。
至于山林,也沒有浪費。一方面,適當的放養了雞鴨還有豬羊牛等,以供肉食;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的種藥。
當然,大姑奶奶她們畢竟是客人,這些內情不好跟她們多說。余管事只字不言,只按營主的吩咐,做一個好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