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些人又沒有過失,對門派是忠心耿耿。
另一方面,再放眼整個門派,符合他要求的長老人選也不過是趙宣、端木光、李藝等,加起來還不超過一個巴掌的數目。
如果真由趙宣等人組成新的長老會,力量太過薄弱,一樣的,也無法實現他的重新組建目標。
反而會因此引發很多的矛盾。
是以,魏清塵一直在猶豫,這次跟主公匯報,也沒有提及這個想法。
這會兒,聽到羅叔對野雞嶺歷年來秋天氣候的總結,以及由此對今年冬天是個暖冬的質疑,突然間,他茅塞洞開——誰說羅叔沒有天賦,將來不可獨擋一面?這不是已經現出苗頭來了么!
接手本部事務多年,魏清塵也得出了不少的經驗。比如說,兼聽則明。
以他自己為例。他雖有元嬰境的修為,但是,對道之所知,不知道的,遠遠少過知道的。他比較擅長的也就是陣與器。其他方面,知道的僅是皮毛而已。有時候還不如門派里這些只有凝霞境修為的后輩弟子。
但是,身為決策者,他又不能回避自己未知領域發生的。
怎么正確處理這些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務呢?
他總結出來的法門是:兼聽則明。
即,他是決策者,完全可以將這些事情分派給精于此道的弟子去做。
擔心弟子出錯?
他當然擔心,并且還有對策:一個弟子的判斷興許會有錯,但是,數個精于此道的弟子會犯一樣的錯嗎?
再說了,最后拍板的,是他這個決策者。他雖然不懂這里頭的具體道理,但是,弟子們將事情攤開來,揉碎了,最后寫出來的可執行的方案,以他的道行,每次都看得懂。
多次嘗到個中甜頭的他,反過來,又摸索出來了一條很管用的經驗,即,培養人才的多樣性。
一個例子。余莽在氣候感知方面有天賦。這絕對是好事。
但是,到目前為止,據他所知,青木派僅有余莽一個顯現出來了這方面的天賦。這就有些不妙了——萬一余莽預判失誤呢?青木派連個糾正的人都沒有。
所以,魏清塵聽到余莽的預判后,首先是感慨——原來還真有這種天賦。接著,他馬上想到的是,能不能再在青木派里找到有此天賦的弟子?
沒想到,這么快,就被他發現了一個。
當然,眼下,羅叔表現出來的天賦,與余莽完全不能同日而語。但沒關系,可以培養嘛。
更讓他感到高興的是,羅叔如果能夠在這方面獨擋一面,對于長老會的重新組建絕對是一大推力,有利無弊啊。
他甚至在想,找其他的長老多聊聊,多接觸,興許能幫更多的人發現、找到天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