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青木派從開派之日起,就說按規章制度辦事。可是,真的做到了嗎?
從王思恩、齊伯等人的行事上,沈云覺得沒有。
好吧,他自己也沒有完全做到。
為什么會這樣呢?
一方面,王思恩、齊伯等人其實潛意識里對《弟子守則》的敬畏,遠遠不如對他這個門主大人。換而言之,他們不認《弟子守則》等門派里的所有規章制度,只認他這個門主大人。
所以,當他們發現自己不被門主大人認可,或者說,從門主大人這里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之后,他們便生了背叛之心——王思恩在口供里分析,認為齊伯沒有真正生出背叛的心思。沈云是不贊成的。齊伯不過是比王思恩運氣好一些,形勢還沒有讓他真正走到那一步。這兩人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路人。兩人都是那種膽大包天,自私自利,又蠢又自以為聰明的人。更準確的說,齊伯因為年長一些,閱歷更豐富一些,所以,更擅長隱忍、掩藏、偽裝。如果也給齊伯足夠的時間,沈云相信,齊伯最后對青木派、對他的恨意只會比王思恩更深,背叛也會更徹底。
這個問題,要如何解決呢?
沈云覺得,王思恩等人會走到末路,也可以歸根于他們的本性問題。
修行至今,沈云閱人無數。同時,也充分認識到,一樣米,養百樣人。
青木派要引導凡人修仙,以之為道,為立派之根本,那么,決定了青木派不能象傳統的修真一樣,在傳法方面立出各種苛刻的選擇。
所以,如果再碰到王思恩之類的凡人,青木派還是不能拋棄他們,還是要一樣的傳他們修行的功法,引導他們修行。
但是,必須規范、約束他們。
怎么規范,怎么約束?沈云從王思恩等人身上吸取的經驗教訓是,必須更加嚴格的強調《弟子守則》等各項規章制度的無上地位。在它們面前,青木派上下,人人平等,人人必須遵守。他這個門主首當其沖,必須以之為行為準則。
另一方面,沈云覺得,王思恩、齊伯等人都是相當之精明的。他們很會鉆營。而青木派開派不久,《弟子守則》等各項規章制度都很不完善,也給了他們鉆空子的大把機會。每每得手之后,王思恩之流的野心、私欲便等于被喂養大了一些。久而久之,路越走越偏。象王思恩在口供里便不止一次的提到,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會走到了這一步。很多時候,她都覺得自己變得很陌生,面目可憎。
也就是說,助長王思恩等人越長越歪的,其實,青木派不完善的規章制度也是一個原因。
當然,人要鉆營,削尖腦袋鉆空子,那是沒法攔得住的。但完善的規章制度,形成嚴謹的體系,至少能讓這些人受阻、碰壁,受到教訓,從而生出敬畏之心來,受到限制。
由以上兩個方面,沈云再得出一個經驗教訓,即,門主大人的權限。
這個問題也要從兩個方面來著手。一是,先前說過的,他沈云要帶頭遵守門派里的各項規章制度,二是,他的權限要削弱。
青木派是他一手創立起來的。是以,在很多方面,他的命令,往往比規章制度更有威信,更有約束力。
從他個人來說,威信大,好行事。但是,對于青木派來說,卻是禍根子,無異飲鴆止渴。
王思恩、齊伯等人對青木派造成的傷害與損失,是這方面的明證,亦是慘痛的教訓。
所以,為青木派長久計,也是為了自己的道,沈云認為自己要做到將門主的權利送進籠子里。
不然的話,他也沒有把握,自己有一天,會不會步上王思恩、齊伯等人的后塵,自我膨脹,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