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出五百余里后,三人分道揚鑣——沈云回野雞嶺,繼續閉關;白柯護送朱林去中都。
兩天后的傍晚,沈云收到了白柯的傳訊符:我已回到省城。大胡子找到了他的族人,一切安好。
沈云放下心來,繼續埋頭揮筆疾書。
一晃差不多三年過去了。
馬上就是三年之期。按崔九浩的話說,是到了要揭蓋子的時候。
不過,與三年前初到菱洲的忐忑不安完全不同,現在的他,對贏得最后的全面勝利充滿了信心。
這不接到堂主大人發起清剿的密令后,他很快的信心滿滿回復:保證完成任務,一舉擒獲魔首沈云!
并非是吹牛、夸海口。他是有底氣的。
在過去的三年里,青木派的主力一直被他死死的困在野雞嶺。
期間,青木派不知道想了多少辦法,興了多少陰謀,幾次三番的突圍。光是局部的小戰役,就有四次之多。
但是,每一次都被他扼住了。
他的底氣便是源自三年來的所有成功。
這些成功令他越來越認請楚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即:雙拳難敵四手。
傳說中,副堂主大人很厲害。那又如何?當他的兵力是青木派主力的數十倍時,副堂主大人也是次次突圍,次次失敗!
相反,他崔九浩,這個昔日的學生,倒是在一次又一次真槍真刀的實戰中,經驗迅速的積累起來。指揮各路兵馬,越來越熟稔。那些驕兵悍將如今在他面前,比親孫子還要恭順。不聽從總督府的號令,或陽奉陰違?借他們一個膽,也不敢吶。
崔九浩越想越得意,連夜召集幕僚們開會,商議清剿的方案——這是他在與青木派斗智斗勇三年學到的一樣經驗。老實說,青木派一個小小的不入流門派,能夠與強大的修士同盟軍對抗,確實有其過人之處。每有行動之前,皆要制作詳細的方案,便是他們最成功的地方。他這個人,最是好學。只要是好的,他是不惜向自己的敵人學習滴。他沒有想到的是,堂主大人知曉后,多次當眾對他大贊特贊,又為他贏得了一大波好名聲。
幕僚們很快到齊了。差不多三十號人,將后堂坐得滿滿當當的。
崔九浩看著他們,心里又是一陣得意。
三年前,他初到菱洲,身邊才有多少人?其中,真正堪用的……也就是一個李洛罷了。而李洛那時還算不得上他的“自己人”。這使得,他只能捏著鼻子完全接受了前總理事的整套人馬。
然而,事實證明,他所有的隱忍都沒有白費。
成功的圍住了野雞嶺后,他的總督府門前,僅僅在半年里,便從最初的門可羅雀,變得車水馬龍。慕名而來投奔他的能人賢士更是有如過江之鯽。
不缺人手的他,終于能換照自己的心愿走馬換將,該撤的撤,該殺的殺,該關的關……他以閃電般的速度給菱洲的官場來了個大換血,同時,也給自己扒拉了一群真正合用的幕僚。
從此,他的命令在菱洲境內暢通無阻。
他知道,因為這個,在其他洲,甚至還有仙山,有不少人眼紅得不得了。他們陰陽怪氣的在背后稱他為“崔天道”。
他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