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識海里最先發作?”他跟沈云講自己的分析與猜想,“以我為例。當時,我以為會永遠失去了九妹。這是我無法承受的打擊。看到九妹被兩把劍一前一后,同時刺穿,我感覺天都要塌了。神魂劇烈激蕩,識海首當其沖,受到的打擊最大。而當時,我的戰意恰好也是最為強盛的時候。出于劍修的本能,戰意反噬識海。于是,歪打正著,發作在你說的‘那東西’上面。先是它受不住,平時吞噬掉的靈氣,吐出來一些,還給我。然后,識海不是大亂嗎?這一亂,里頭的靈氣外泄。相比于其它地方,識海里的靈氣濃度便低了一些。水往低處流,這些靈氣自發的流進了識海里,大大的緩解了識海里的危機。我覺得,這就是魔怔的大致過程。”
“所以,你認為引發魔怔,要付出相當慘重的代價,是這樣嗎?”沈云反問道。
袁峰點頭:“里頭還有很多的細節,我還沒有悟透。但我覺得,大體上是不會錯了。”頓了頓,又道,“我有一種直覺,要解決‘那東西’,可以從識海入手。”
這也是他急于與沈云分享的原由所在。
如果真的能夠解決“那東西”,對于整個鴻蒙界的人來說,都是劃時代的大事件。在修真史上,也絕對據有里程碑的意義。
再者,在悟道這方面,沈云的腦瓜子可比他要好使得多。而且如果沒有沈云告訴他,他肯定到現在也不知道“那東西”的存在。以上的領悟更是無從談起。
而要說到開明,沈云是他迄今為止,知道的所有修士里,最為開明的。沒有之一。受沈云的影響,青木派上下也沒有藏私一說。所有人都樂于與人分享、共同探討。
這樣的氣氛,以前,袁峰只在鴻云武館里曾感受到過。出了鴻云武館之后,哪怕是到了貝帥的軍中,他所看到的、聽到的,還有感受到的,無不是“法不輕傳”,人人敝帚自珍。到了仙山,此風更甚,儼然成為了所有人的制錮。
袁峰也是從鴻云武館里出來的,并且從小深受“法不輕傳”之苦。他深惡之。只是,不管是在巨劍派里,還是在邊界,他想與旁人分享,旁人不是當他是怪物,就是當居心不良,其結果是,很難有人真正信任他的分享。
太沒意思了!袁峰自然不會用熱臉去貼人家的冷屁股,只是在自己的寶山里,學著沈云在青木派里的做法,鼓勵和引導部眾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只是部眾們,包括沈九妹在內,他們的修為、心境,相比于他來說,太低了些。是以,他自己很難找到合適的論道之人。
如今好了,有沈云呢。將來,還有端木光、云景道長、魏清塵他們……單是想一想,袁峰就覺得來勁。如果不是藥材短缺的問題火燒眉毛了,他肯定會拉著沈云好好的論道一回。
而沈云聽完,一時間也無法評說。本來關于魔怔,他的所知也有限。更何況,還把“那東西”與戰意扯到了一起。他得空閑下來,仔細的捋一捋,才能理出個頭緒來。可不敢信口開河。
“你說的這些,我全是頭一回聽聞,得好好琢磨琢磨。”他如實說道,“等我想明白,再跟你繼續討論。”
“行。我也還有很多關節仍然沒有想明白呢。以后再說。”袁峰爽朗的應道。
接下來,沈云悄然出了營區。
他要去找余莽。買藥的事,必須通過余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