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就自然而然的變成雙方一起吹捧太子大才來。
這也是吳春歸覺得疑惑的地方。
要說大理國的這個太子,還真是一個讓他不好說的人。
就說半個多月前,因為他的墜馬,大理國本已安定下來的局勢,差一點就又翻了天,但這才剛安生多長時日啊,他就突然毫無預兆的來了這么一出。
這樣一股腦的幾乎把大理國京中有頭有臉的人家、乃至下面一些部落的子弟,都拘了個遍的行徑,在他看來,無疑極為莽撞,這樣無端生事的行為,也真不應該是一國儲君所為。
但你要說他真的沒有一點分寸,好像也不對。
就說道現在,被他拘起來的那些貴胄子弟家中,并無重要人物出面。
段家自己且不說,被打的兩位,可都是高家子弟,還是高家核心子弟,分別為相國公高泰明和勸爽爽長高明順的兒子,但高家竟然只派出了兩個管家。
他在做這樣的事之前,是不是就預料到了會是這樣的結果?
另一件事,就是更讓他有些看不懂這個看起來行事莽撞的太子。
他目測,五華樓下,現在至少已經聚集了過萬人,但因為據說是太子的安排,樓下真的是亂中有序,真看不出來有絲毫發生踩踏的可能性。
不止如此,連這樣的聚集,必然會伴隨著上演的那些固定的戲碼,比如偷雞摸狗等,竟然也全然絕跡,就更別說那些總想借這樣的熱鬧悄默動手的人牙子。
這安排,粗看倒沒什么,細琢磨,也是平常,并無什么新奇的手段,但結果,卻又真是出人意料的好。
比如,規定了入口和出口;用衙役兵丁為界,把樓下分割為一塊又一塊;每隔百步,就有用桌子和車廂擋起來的空地,兵丁們站在圈內、站在車廂頂上警戒,桌旁則坐著穿著官袍的御醫……
吳春歸大夫還留意到,甚至在周圍,還搬來了六座厚厚的帳篷,從門口的牌子上可以得知,那是供人小解之用……
手段,都是常見的手段,用那些手段的原因,也是稍微有點見識的人一看就明白,但能把這些融會到一起,還能部署好,好像又沒那么簡單。
吳春歸就不記得,哪怕是在汴梁,在那些不宵禁的日子里,比如元宵節等,官府的組織,能做到這么細致,這么讓人放心。
他看得出來,兵丁衙役們對這一套也很是陌生,往往不得不按圖示來部署,據說那些圖,就出自樓上的太子之手。
這么說來,這也是他臨時提出的舉措——這還真是一個讓人費解的人物!
吳春歸大夫慢慢的從入口走到出口,一邊聽著那些民眾的議論,一邊看著那些兵丁衙役的表現,并把所有的這些都記在心里。
今天的這些,又夠他發出好大一個郵包。
但如果匯總起來,其實又極簡單,就是大理國的這些百姓,對他們的這位此前很是低調,尚處在舞勺之年的太子,很是擁戴。
雖然他們應該也一樣不太明白太子做這些事的用意,但這些事,又確實是做到了他們心里。
走到離那邊的熱鬧遠了些,吳春歸駐足看著那巍巍的五華樓,一種很不專業,但很強烈的念頭,突然涌了出來:他非常想設法結識樓上那位他看不懂的大理國太子。
他駐足的附近,也是商鋪和茶樓酒肆,這時看起來,都非常的冷清,他目不斜視的從那些樓前走過后,有些忍不住想笑。
看這些家丁長隨們用心又緊張的樣子,說不好,大理國好多有頭有臉人家的當家人,當下都聚在這一塊。
就是不知道,這事最終會如何落幕?
他也是真的猜不出來,但他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