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這話說的,又把不少人的胃口吊了起來,包括他的四個兄弟姐妹在內。
一個男人,文不能揚名,武不能立功,當官又當不了大官,還能青史留名?
段譽在他們期待的目光中,又做出了件讓他們費解的事,他從火堆里拿起一塊還帶著炭火的木棍,信手朝外丟去。
大家看著木棍一路灑下點點火星,最后落到大約五丈外的一叢青草里,這又是什么個意思?
“誰能告訴我,它為什么會落到地上,而不是一直往前飛,或者是一直往上飛,飛到天上?”
段正恒頓時有些想笑,你這莫不是在開玩笑吧,這還用問嗎這個?
“你力氣有限,棍子又重,”他道。
段譽看了眼這個搶答的弟弟,“哦,力氣大的人,扔輕一些的棍子,便能不落地,或者是讓它飛上天?”
段正恒一愣,你這不是抬杠嗎,這三歲小孩都懂的事,哪還用為什么?
他還想反駁來的,但他看到了段譽背后自家大姐勸阻和警告的目光,然后,他想到了段譽剛才的毒舌,便笑了笑,不再言語。
你就表演吧。
“鳥兒也重,它為什么能在天上飛?”段譽又問。
大多數人的感覺,都和段正恒是一樣的,這哪來的為什么,鳥兒它本來就在天上飛啊。
段譽指著那邊的洱海,“魚兒為什么能在水里游,但離了水就會死?我們人,又恰好是反過來?”
“為什么木頭能浮在水上,石頭卻會沉下去?”
“為什么明明是直的船槳,在水里卻看到是彎的?”
他又指著頭頂,“為什么太陽和月亮,每天都會升降,那些星星卻不會?”
“為什么太陽曬著會讓我們覺得暖和,月亮卻不會?”
“為什么太陽是東升西落?”
“太陽和月亮,為什么沒有落到地上?”
趙卓然此時真是一臉茫然,他也不知道太子為什么要問這些顯而易見,真的是三歲多孩子都知道的問題。
段譽看到了大家的不解,但他又列舉了一大串常識性的問題,然后才道,“是,我知道大家都知道,它們就是如此,但是,它們為什么會如此,這其中的原因,我們有沒有想過?”
“我再舉一個例子,在數學里,一加一,我們都知道是等于二,但為什么等于二?”
好些人若有所思,面帶茫然的看著周圍的人,是啊,為什么?
一些人,此時甚至看到周圍所有的一切,花草樹木、田地房舍、星和月亮、身邊的同伴……乃至事自己本身,都覺得有些不一樣,這些熟悉的一切,好像都有些陌生一樣。
“所有的這些我們熟悉的、習以為常的一切,這背后,究竟蘊藏著什么道理?”段譽道。
這時,龔祺偉小聲嘀咕了句,“一切有為法……”
段譽看了他一眼,“對,還道可道,非常道呢,”
“但是,那具體是什么法,又究竟是什么道,那位高僧和道長能說個明白?”
龔祺偉又縮成了一個鵪鶉,你耳朵怎么能這么靈敏?
趙卓然此時都想離他也遠一點,讓你抖機靈。
好在段譽沒有怎么和龔祺偉過不去,繼續道,“比如,我們看到木頭會浮在水上,所以就想著用木頭做成了筏子,做成了船,做成了很大的船,”
“還有進一步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曹沖稱象的故事,”
九十多年前,西晉陳壽的《魏書》、《蜀書》、《吳書》,合成一本,成了《三國志》,因此這個出自《魏書》的故事,對至少在場的這些人來說,并不陌生。
“曹沖當然很聰明,但是,他依然只知道那么做,卻不知道這究竟是為什么,”
“其實真說起來,那邊的那工匠,”段譽朝習字班那邊指了一下,“對他們中的一些人來說,曹沖稱象這事,并沒有什么不得了,”
“在驗金器成色的時候,很多金匠就用了類似的辦法,把金器和與它同重的金子放進裝滿水的器具里,如果兩邊出水一樣多,那就沒有摻假,如果不一樣,那一定有問題,”
“我們都知道,這么做的結果,是可信的,但是,這背后究竟是什么道理?”
“這么多年來,我們很多人在日常都會這樣去做,但就是沒有去探究這背后的道理,一直以來,我們有太多的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