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道:“不放手?呵呵,我等著他們放馬過來,”
何維世想了想段譽扣下來的那一眾銅坊的官員,又一次感概太子這么年幼,行事卻居然如此的老到。
“走,”段譽帶著大家繼續視察這塊新地盤,“這里,”他指著這個熱火朝天的煉爐區說,“要馬上多建幾間茶水房,”
雖然哪怕是最熱的時候,大理的溫度也不會高到哪兒去,但這兒自然是個例外,雖然這些煉爐的間距足夠大,但這么多煉爐加在一起,還是不可避免的營造出了一個非常炎熱的小環境出來。
那些工匠身上的衣服,看起來都是濕了干,干了濕的樣子。
何維世馬上道:“是不是請御醫,調配一些清涼祛熱的茶飲?”
段譽贊許的道:“這個想法很好,現在就去做,”
何維世派人匆匆的去了,段譽邊走邊看,看著這還算亂中有序的煉爐區,中間還爬到一架馬車頂上看了看,下來就道:“找個時日,把這些爐都停一停,”
“我看,整個銅坊,都要做些調整,尤其是道路,”他拿過一根木棒,就在地上畫了起來,“可不可以這樣,從碼頭那里開始,我們就鋪設這樣的軌道,”他大致畫出了后來鐵路的樣式。
“這樣寬度等同于一輛馬車的軌道,應該能極大的提高物流效率……”
他不自覺的飆出了新名詞來。
“……同理,和周邊的銅礦,我們也可以建這樣的軌道相連,考慮到來往方便,一條路上,這樣的軌道,至少要兩條……”
他說的時候,有些得意,雖然火車造不出來,但就是用馬拉,這樣的鐵軌,也能省不少力,極大的提高物流效率。
“這是,軌路?”林韜突然說道。
見段譽有些驚訝,他解釋道:“秦朝的馳道,就有這樣的軌路,太子,秦朝的軌路,不但是中間的枕木,連軌,也是用木頭制成,”
段譽這下還真是大吃一驚,我讀書少,你別騙我,秦朝,就有這樣的產物?
聽林韜這么一說,何維世和孫剛,看起來也是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先后恍然大悟般的道:“對對,軌路!枕木之間的距離,還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所以馬一上去,就停不下來……”
“這個好,這樣馬車不但拉得快,還拉得多……”
這么說來,秦朝還真有這樣超越時代的、幾乎可以稱作黑科技的東東啊。
何維世最是周到,見段譽的樣子,順手拍了一記,“太子原來不知道秦朝的軌路,居然就想出了這樣絕妙的主意,果然是天縱之才,”
林韜和孫剛馬上跟進,“對,太子的這個方案,比秦朝的軌路,還要牢靠,還要好,”
“好了各位,”段譽指著他們笑道,“雖然這樣的話,我是喜歡聽,但以后還是盡量少些,”
“既然大家都知道這種軌路,那么,接下來就想想該怎么修,看看能不能全用木頭,做出合用的軌路來……”
也在旁邊的高智昌,看著段譽帶著大家認真的討論著銅坊該如何改造,心說,你怎么就能這么篤定的認為,父親會任由你把這兒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