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為什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奴役全世界?不正是因為,他們在各方面的發展,超越了我們?
而歐洲對我們的全面超越,可以說就起源于他們在地理大發現時代的領先。
段譽的那張世界地圖,能極大的加快這一進程。
“我當然不是賭氣,”段譽依然沒有放開她,“這方面,我怎么會賭氣?”
“你說,美洲也就算了,畢竟太平洋那么遼闊,大西洋真的要小很多,但你說,離我們這么近的澳大利亞,怎么也要輪到歐洲人去發現,而且還是那么遲才發現?”——澳大利亞于1606年首次被荷蘭人發現,到1770年,英國人開始把澳大利亞變成殖民地。
“再遠一點說,發現美洲,怎么應該有哥倫布什么事?”
“雖然從歐洲出發,穿越大西洋抵達美洲,是比我們穿越太平洋要近,但太平洋,之所以被命名為太平洋,不正是因為太平洋的風浪小?”
“說起這個,就是太平洋叫作太平洋,按理也不應該是最后在菲律賓群島給土著送人頭的麥哲倫的機會,”
段譽松開董佳,在欄桿上重重的拍了一下,“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候,哥倫布的祖父,估計都在意大利的哪個小漁村里玩尿泥呢,至于麥哲倫的祖父,那個時候估計都還是蛋白質而已,”——鄭和于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生于1450或1451年,率領船隊完成人類首次環球航行,并命名了太平洋的麥哲倫,生于1480年。
“鄭和下西洋是什么規模?他率領的船隊,包括戰船和其它輔助船只,共有幾十艘大海船,其實完全就是一個大型且非常完善的混編艦隊,因為船隊里不但有戰艦,還有糧船、醫療船等,”
“最大的寶船,排水量已經高達800噸,能容納上千人,每次至少都帶著上萬人,”
“可是哥倫布和麥哲倫呢,一個是三艘不過百十噸的小船,另一個也只有五艘好不到哪兒去的小船,還一路不停的發生叛亂,”
“但他們就用那樣加起來不到鄭和船隊一艘大船排水量的幾艘小船,加上不到鄭和船隊人數百分之一的一些歪瓜裂棗,就各自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功,”
段譽忍不住又在欄桿上重重的拍了幾下,“有記載的說,鄭和最遠,曾經達到了馬達加斯加的莫桑比克海峽,那就是,他們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達到好望角,說不定,都已經到達了好望角……”
“好啦好啦,”董佳拉過他的手,有些心痛的揉了幾下,“我也氣啊,所以這事才……”
“有些事,不是一張地圖能改變的,”段譽道,“哥倫布和麥哲倫的成就,拉開了歐洲殖民全世界的序幕,也就是奠定了歐洲在那幾個世紀稱雄世界的基礎,等于給后來的歐美過著富足又歲月靜好還特么高傲的日子,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是鄭和的下西洋呢?”
“物質上當然有不少回報,”——這方面,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據信,加起來至少上白萬兩白銀那是肯定的。
“但是其它方面呢?直接納入明朝管轄的一塊土地,只有一個舊港宣慰司(駐地為今印尼巨港,管轄面積也大致和印尼國土相當),且前后不過幾十年時間(舊港宣慰司1407年設立,1440年便被以爪哇島為中心的滿者伯夷國占領),”
“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他們一路,其實不止一次成功的懲戒過不臣之國,但就是沒有想著進一步做些什么,”
“為什么?”馮一平又忍不住拿手去捶那些欄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