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陳金山來玉泉營是來鍍金的,好刷一層履歷以便于回去晉升,但人家來到玉泉營之后也是扎扎實實做了工作的。
他沒有留在條件更好的縣里,而是直接住在了金灘村,想方設法拐來凌一農教授,幫助金灘村的村民學會了雙孢菇種植技術,讓他們掌握了脫貧致富的本領。
這樣的干部就算獲得晉升,那也是理所應當,相信他到了新的崗位上,也能做出更多的貢獻。
“得福,這幾天我跟著你把玉泉營的情況徹底的了解了一遍,發現了很多問題;首先學校、醫院等基礎配套非常匱乏,白校長在那么破舊的學校里教書,學校連一個年級配一個老師都做不到,教學用具更是稀缺。”
“我會發動胡建的企業、學校,來為玉泉營小學捐贈一批教學用具,還有圖書,引進支教老師來幫助你們;脫貧大計,教育為本,只有把教育水平提升上去,下一代人才不會繼續貧困!”
“陳縣長,你說滴太對了,額們原來在涌泉村的時候,好多學生其實都挺聰明的,可惜要么因為家里經濟條件不好,要么因為鄉村小學的教育質量跟不上,都給耽誤了。”
“要是玉泉營小學的教學質量能上去,將來肯定有更多娃娃能考上大學!”白老師是個好老師,好校長,可光靠他一個人也不行啊。
“還有醫院的問題,得福你父親是赤腳醫生吧?額,我不是說你父親的壞話啊,他當赤腳醫生確實幫了很多人,但他的醫療水平和正規醫生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想從幫扶資金里面抽出一部分來建醫院!”
這同樣是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玉泉營的吊莊戶越來越多,總不能光靠馬喊水一個赤腳醫生來幫幾千號人看病吧?
鎮上倒是有醫院,可終究遠了些,要是有個急病什么的,恐怕不等送到鎮上,人就沒了。
“另外,你之前也說了,隨著吊莊戶數量的增加,不管是鎮上,還是縣里,都已經沒辦法為他們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了!”
然后陳金山就提出了勞務輸出的辦法,“剛好我們胡建那里有許多企業家,他們開了許多工廠,這些工廠每年都在為招收工人而發愁!每年都要大老遠跑到云南、四川、貴州招工。”
“那我們完全可以把玉泉營的年輕人組織起來,輸送到胡建去,到工廠里打工賺錢!然后他們把錢寄回來,家里人就有錢蓋房子、開墾土地、從事其他經濟項目了!”
“現在胡建電子廠的工人待遇可不低,一個月能拿到七八百元,比我的工資都高!出去一個就能改變一家人的生活。”
冉江點點頭,如今全國城鎮職工平均月薪在五百塊左右,公務員沒有調薪,月工資不高;而電子廠效益好,為了招收工資舍得花錢,電子廠工人收入比陳金山高也正常。
“七八百塊確實不少咧,放到咱們玉泉營,那是能干大事的!”沿海地區的公務員都只有這么點工資,冉江他們的工資就更低了。
好在他們家有馬得寶這個能賺錢的,而且玉泉營也沒啥能花錢的地方,冉江平日里的生活倒也不至于太困難。
“那么,本地人對出去打工有什么抗拒沒有?好不好說服他們?”陳金山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