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老徐,你可是咱們天南大學的老師,不能吃里扒外!”范中明趕緊把文章搶了過去,我讓你來是幫忙審稿的,你把文章推薦給其它期刊算咋回事?
“我就這么一說,你要是發的話,下一期給個封面文章吧!”徐勇幫忙爭取道,對一本期刊雜志來說,每一期的封面文章自然是最重要的。
“那是肯定的,我不光準備讓他上封面,還計劃推薦給省農業廳,好歹我也在里面當了個顧問,怎么也得做點工作不是?”范中明說道。
天南省號召利用種植經濟作物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可不是只提口號而已,還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辦法,來實施這一目標。
其中邀請省內的知名農學專家擔任顧問,推薦適合推廣的經濟作物種植項目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范中明身為天南最高學府的農學教授,自然名列其中。
“原本我想推薦我做的項目來著,不過項目進度還沒到,現在又遇到了更合適的,給他個機會也無妨!”范中明很是大度。
因為一旦項目獲得農業廳的認可,省里面就會進行表彰,并且下發專門的資金進行推廣,這對項目所有人可是有很大好處的。
“對了,這個冉江是那個學校農學院的學生?我怎么沒聽說過啊?”徐勇好奇起來,他是天南省首屈一指的蘑菇研究專家,省里面那些人在蘑菇領域有研究,他基本都清楚,但想了半天,對冉江這個名字還是沒啥印象。
“應該不是我們學校的,不然我肯定聽過!對了,他的單位地址寫的是清州市溫洞縣黃平鎮獨山村。”
“這就有點奇怪了,溫洞縣那么遠,誰會把實驗基地放在那里?而且要是實驗基地的話,也該把自己的單位名字寫上啊。”徐勇就更迷糊了。
“范老師,徐老師,那這篇文章還能發么?”曲黃鶯有點小緊張,她好不容易挖掘出一篇好文章來,可不想因為作者身份的問題失去發表的機會。
“這倒是不影響!只要文章質量過硬,就肯定能發!”范中明毫不猶豫說道。
人們經常在網上看到某某民科有重大科研成果,卻得不到機會發表的新聞,然而這些人的成果得不到認可,純粹是他們的文章質量不行,基本都是胡說八道。
要是遇到真正高水平的論文,作者的身份并不是問題,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陸家曦,此前只是一個普通中學老師而已。
甚至愛因斯坦在開創狹義相對論的時候,也只是伯爾尼專利局的一名員工而已,并不是全職專業科研人員,期刊刊登了他們的論文。
冉江在讀大學的時候就發過論文,熟悉論文的寫法,現在又用了凌一農教授的研究成果,論文質量雖然不能同陸家曦、愛因斯坦相比,卻同樣有一定價值,《天南農業》自然沒有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