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間,我收到了上級部門的通知,讓我們學習這篇文章的精神。”張局長和冉江一樣,先把《人民日報》拿了出來,指著那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武漢召開全國小商品市場現場會的報道向大家展示。
“總局號召我們要及時了解老百姓的需求,為小商品的生產和銷售提供便利!于是我就想到了咱們義烏的現狀。”
這話沒毛病,工商局是條管單位,在工作指導和人事任免都要接受上一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張局長學習總局的指示很合理啊。
“咱們義烏,有著悠久的小商品販賣歷史,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義務的小商品貿易越來越繁榮,這正是響應了總局的號召啊!”扯大旗作虎皮,為自己接下來的方案提供理論依據,這是每一名干部都必備的素質。
“尤其是湖清門市場,自從從逢雙開市改成每天都開市之后,湖清門市場是越來越繁華了,擊中了上百戶商家。”
“但是這也存在一個問題,湖清門市場是自發形成的,僅憑商戶的自覺來進行管理,由此產生了許多問題,比如垃圾亂堆亂放無人處理,比如小偷小摸時常光顧,再比如有人銷售不合格的假冒偽劣產品。”
“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時間一長必然會引發諸多事端!所以我們工商部門有義務把這個市場管起來,配合其他單位杜絕這些不良現象,讓湖清門市場變得井然有序起來!”
張局長的發言稿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沒有一上來就說我們要搞個規范化的市場,而是使用了一些文字技巧。
這么一說,會讓大家覺得他不是想要新辦一件事兒,而是指出已經存在的問題,然后再進行修改調整,這樣遇到的抵觸就會少一些。
其它人聽了也是微微點頭,是啊,湖清門市場確實早就在那了,而且確實有點亂,有意無意地忘了這個市場合不合規定的問題!
“所以我們工商局愿意配合市政部門、環衛部門等單位,自籌資金,對湖清門市場進行整改,弄一些水泥板當柜臺,搭建一些遮雨棚為商戶和顧客遮風擋雨,同時給商鋪編號,進行統一管理!”
聽到大家沒有反對,張局長繼續說了下去,“根據我們計算,這么做可以隔出上百個攤位;參考其他縣市的商鋪租金,每個攤位一年預計可以收到兩千塊的租金,這樣的話縣里每年最少都能增加二十萬的財政收入!”
“二十萬?老張,你沒算錯吧?就幾塊水泥板搭出來的柜臺有這么值錢么?”終于有人插話了,他的語氣很不淡定。
“做零售業就是這樣!對位置的要求非常高,您看,差不多的兩家店,一家在杭州百貨公司門口,一家在巷子里面,銷售額肯定不一樣!”吳局長怎么說也是工商局長,這點基本的商業常識還是有的。
當然他也沒敢說商業模式之類的詞,這些現如今還有點犯忌諱,所以就用大家能理解的詞匯代替了。
“二十萬,這可不少啊!”財政局的對數字最為敏感,尤其這還是財政收入,要是縣里每年能多二十萬財政收入,他就不用這么頭疼了。
二十萬的財政收入在八十年代是什么概念呢?
2018年的時候,全國財政收入十強縣之首的昆山,全年財政收入高達三百八十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