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度蜜月的習俗還沒有流傳到國內,所以婚禮結束的第二天,冉江就和陳江河說起了正事兒,“雞毛,從這次黃廠長的事情里,你有沒有想到什么?”
“你當初說得很對,只要堅持誠信,或許在短時間里會少賺一些錢,但從長遠來看,能贏得的利益無疑更大。”陳江河現在臉上還滿是喜氣。
“這只是一個方面!”哎,實際上做生意那有這么簡單啊,等做大之后,遇到的問題和挑戰還多著呢,可不是你東西好就行了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黃廠長一開始銷售的產品都是自家工廠生產的,質量一直很穩定,出現假貨是因為他賣光了自家的貨,從別人那兒進貨之后才發生!”冉江說道。
“別看我們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現在搞得紅紅火火,馬上又要擴大一倍的規模了,可現在市場里的商戶,大多數都是從外面進貨!這就產生了一個隱患!萬一他們的合作商質量出問題了怎么辦?或者質量沒問題,但是貨源被別人搶走了又怎么辦?”冉江一連串地反問。
“我們敲糖幫以前**毛換糖生意的時候,有著嚴密的分工具體分為‘坐坊’和‘擔頭’兩類;‘坐坊”,其組織有‘糖坊’、‘站頭’、‘行家’、‘老土地’四種。”陳江河說起了義烏敲糖幫的歷史。
“‘糖坊’的任務是把煎好的糖粒、糖餅、生姜糖用現金或貨物貸給敲糖人,同時還收購代銷敲糖人收來的貨物。”
“‘站頭’就是敲糖幫居住的小客棧,并經營糖擔托運業務;‘行家’專事采購各類小百貨以供敲糖幫經營;‘老土地’專收敲糖幫換回的貨物。”
“而‘擔頭’,則是挑糖擔趕生意者,‘擔頭’里有幾個領導人物,稱為‘老路頭’,這類人由精于敲糖業務的人擔當,且是從敲糖幫中公議推舉的,其任務是由其獨當一面,統帥一路糖擔。”
“‘老路頭’下又有‘攏擔’,是各村糖擔的首領,由村推舉并負責帶領本村糖擔,其能力略遜于‘老路頭’。”
“‘攏擔’下又有‘年伯’,‘年伯’的職位是由‘攏擔’任命,其任務是協助‘攏擔’的工作,同時,‘年伯’要照管五至七副的‘擔頭’。”
“最后是糖擔,又稱‘擔頭’,這些‘擔頭’,就是‘新手’,即初次出門的敲糖人,如同工匠所收的學徒,屬‘年伯’帶領指導,另外,在吸收新糖擔上,也要行拜‘年伯’的手續。”
冉江聽得很認真,這是數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已經形成了固有的體系,換成現代的語言來講,“糖坊”就是生產商,負責提供貨物;“站頭”就是物流節點兼駐某地分部;“行家”是公司采購;“老土地”是回收部門。
“擔頭”是銷售人員,其中“老路頭”是銷售部總監,“攏擔”是各銷售分部的經理,“年伯”是銷售小組長,“擔頭”就是銷售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