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他們減輕負擔,第一年縣里還給減免了不少租金,通過小商品市場的案例,縣里的領導都明白,現在看著似乎少了些收入,可是只要這些廠子能做起來,日后肯定會有數倍的回報。
一位位挑著雞毛換糖擔子起家的商戶都開始進入工業園區,把工業局幫忙購買的機器運進去,在外聘的老師傅帶領下開始安裝調試。
陳江河也不例外,他從杭州買來了提花機,盡管這款提花機是被國營廠淘汰的型號,但陳江河依舊很珍惜。
請來的老師傅也告訴他了,別看這提花機的款式老,可結實耐操,只要工人們用心,生產出來的襪子絕對不比國營廠的差。
想要做出好產品,機器是一方面,工人和管理同樣重要,陳江河的廠子在機器設備方面比不上國營廠,工人們的技術也處于學習階段,不過大家伙上下齊心,很快就完成了適應和學習。
“不錯不錯,這機器確實好用!先用這些機器干著吧!等將來有錢了,我還要買外國進口的先進機器!”陳江河雄心勃勃。
沒多久功夫,他生產出來的襪子已經不比國營廠的差了,他還把自家生產的襪子命名為玉珠牌。
和電視劇里不同,這次他聽取了冉江的建議,第一時間就給自己的襪子注冊了商標。
這也是培訓班上特意強調過的,請來的老師還引用了幾個實際案例,讓這些商戶都明白了商標品牌的重要性。
“好了,有了咱們自家廠生產的襪子,今后就不用擔心國營廠不賣貨給咱們了!大家繼續抓緊時間生產,馬上就要過年了,正是咱們做生意的好時候啊!”陳江河看著剛下線的襪子,很是滿意。
“雞毛,我看你的倉庫里已經有不少襪子了,繼續生產賣得出去么?”冉江剛好過來考察,看到了這一幕。
“邱大哥,這你就不用擔心了,我這些年走南闖北可是認識了不少朋友!你信不信,我幾個電話打過去,這些庫存就能全部清空!”陳江河信心滿滿地說道。
說完他帶著冉江來到了工業園內的電話室內,為了方便他們聯系,郵電局專門在工業園裝了個電話室,里面好幾臺電話,還有工作人員幫忙接聽,免得這些人錯過生意。
到了電話室,陳江河拿出電話本,開始撥打起來,“嬸啊,還記得我是誰不?我是義烏的雞毛啊!咱叔身體還硬朗唄?……”
嚯,沒看出來,這陳江河還和我一樣,都是方言達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