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老徐也一直在問金州廠的事兒,當年在金州廠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回憶,離開之后他念叨的可不只是綠豆糕啊。
“如今換成費廠長了啊?”老徐微微皺起眉頭,他當然知道費廠長的為人,開始有點后悔當初去請水書記幫忙了,小宋被下放到一線,肯定有這個原因。
“嗯,從整體而言,廠長負責制確實是一種進步!以前各家廠子都是‘黨委發號召,廠長做報告,代表舉舉手,工會跑龍套’,一些不大懂經濟、技術和管理的干部掌握著企業的決策權和指揮權,難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責任制度上,常常是‘大家都負責,大家都不負責’。”冉江說道。
雖然他本人在這場變革中吃了虧,但這種改革的大方向卻沒錯,“試試廠長責任制,可以讓更專業的管理人員掌握更大的權力、擔負更大的責任,職權得到了明晰,有利于改革的進行;不過,這對負責人要求也提上去了,很多廠子的命運就和廠長的素質直接綁到了一起!”
遇到好廠長廠子自然能發展好,要是遇到費廠長這樣的,廠里要難受一陣兒;要是遇到有啥歪心思的,廠子就更倒霉了。
“是啊,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方面的動作也越來越大,要是再采取以前的老做法,肯定是不合適的!看來你已經開始適應從大學生到國企干部的變化了么?怎么樣,這段時間工作如何?”老徐問道。
“我現在和您當初一樣,在一線當工人,黃師傅可是沒少跟我說您當年的事兒,我也一直在向您學習!”冉江把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說了一遍。
聽到這一批大學生里,只有冉江下了一線后,老徐眉頭緊皺,不過當聽到冉江沒有自暴自棄,反倒是搞出了技術革新時,他的眉毛又舒緩了。
“當年《鞍鋼憲法》里面就非常強調干部對一線的了解,這段經歷對你將來很有幫助!不過這終究不是最適合你的地方!要是你覺得你在一線的積累差不多了,我幫你聯系聯系,把他調到技術部門去!”老徐想彌補自己的失誤。
“暫時還不用,我覺得我還沒有完全了解一線的情況!”冉江相信,這就是老徐一個電話的事兒,不過他還是更喜歡靠自己的能力來解決。
“對了,還有一件事兒,我想和您說下,聽說最近廠里要從國外引進FRC技術,但FRC已不能代表國外最先進的技術發展方向。”這才是金州廠眼下最大的問題,冉江先在老徐這兒打了個預防針。
“哦?這些你是從那兒了解的?”老徐認真地問了起來,這條生產線可是關系到金州廠的未來,他不能不操心。
要是倆人一直聊到晚上十一點才結束,老徐便留冉江在自己的宿舍休息,此事出門的時候,在親戚朋友家借宿也是常有的事兒,而且這也是冉江此行的目的,于是便沒有推辭。
他還不見外地說道,“我有點怕冷,您這兒有冬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