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武器該怎么磨利了,然后在關鍵的時候用出去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水書記找到地方后認真地琢磨起來。
而冉江則繼續在圖書館看書,第二天帶上資料來到圖書館,水書記還沒來呢,劉總工卻先過來了,他和劉啟明說了幾句,看到冉江,猶豫了下,然后走了過來,眼睛掃過他筆記本上的內容。
“劉總工!”冉江起身打招呼,劉總工干脆就和他聊了起來,“小宋,聽說你最近除了上班就是在圖書館學習?”
“年輕人上進這是好事,你呀,要查什么資料,什么工具書,圖書館里沒有的,你就來找我!”也不知道是看到冉江就想起了當年的自己,還是出于內疚,劉總工干脆在他對面坐了下來。
“之前一車間技術革新的那篇文章,原本有你的名字,后來我都刪了!做技術的人啊,不宜太出風頭,尤其是不要和那些熱衷于官場的人走的太近,你現在就很好,我希望你能繼續腳踏實地走下去!”劉總工勸道。
他或許當年就是在這方面吃過虧吧?所以才會對類似的事情如此謹慎,但他為什么又要卷進來,和費廠長走得這么近呢?
冉江想想說道,“劉總工,對于文章里沒有我個人的名字,我其實不怎么介意!不過對您做技術的人不宜出風頭的觀點,我就不怎么認同了!”
“要是對廠里有益的技術革新得不到表彰和獎勵,那相關人員進行技術革新的動力就會大大削弱!長此以往,還有誰會操心這些事情?這么大的金州廠,技術革新光靠生技處那幾個人怕是不夠用吧?”
開什么玩笑?憑啥搞技術的人就不能出風頭了?我們可以不去大會上和那些當官的搶風頭,但該是我們的也不能少吧?
當年的《鞍鋼憲法》里面就有獎勵基層工人進行技術創新的條例,此后全國上下涌現出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創新成就,為國家創造了大量財富。
劉總工愣了下,他沒想到冉江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當初在安云大學和他聊天,和去一車間視察的時候沒見他這么尖銳啊?
他想了想,把原因歸結到當初應聘的事情上,“小宋,看來你現在對我還是抱有怨氣啊!是在怪我當初沒有選你?而是選了虞山卿?這件事我已經解釋過了,虞山卿是安云大學推薦的人,我也不好拒絕!”
“我覺得技術人員應該純粹一些,該堅持的事情就應該堅持!因為技術是不講人情的!而劉總工您當初顯然沒有堅持!”宋運輝和虞山卿誰對金州廠更有用?這顯然不用說吧?劉總工身為總工程師,連這點都看不明白么?
人家水書記也說了,安云大學推薦虞山卿那是安云大學的事情,金州廠要是堅持,安云大學能不換人?而且就算不能換,多要一個人也行吧?水書記不就一個電話就把宋運輝拉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