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踢館成功的歌手,那都是已經提前和節目組簽好后續幾期錄制合同的歌手。
不只是《我是歌手》
像《蒙面唱將》這種節目,基本上也是這個套路。
有的蒙面歌手簽的期數多,觀眾們都猜到是誰了,所謂的“猜評團”們卻還“猜不到”,硬是讓他在舞臺上多唱了幾期,不用質疑,不是猜評團水平不夠,是人家就是要唱三期才能走人,不能太早揭面。
而有的蒙面歌手都沒人能猜得出來,卻一期就揭面走人了,那就說明節目組只給了一期的演出費。
而《我是唱作人》節目,則是更加新穎了一些,和嘉賓們簽的都是意向合同,只談好了參與錄制一期節目需要多少錢,之后等嘉賓淘汰后,才會最終蓋棺定論,按節目錄制期數付錢。
這也算是一種行業進步了。
不過即便如此,礙于姜夢影和陳嵐這兩位歌王歌后的影響力和背后的資本運作,《唱作人》的總導演還是決定拋開臉面,為他們兜個底。
注意!僅僅只是兜底!
也就是如果他們發揮不好,或者在大眾評審那的投票排名不是很好,那就稍微運作一下,給他們提高一個名次,確保不會被淘汰而已。
不然要是兩位成名已久的歌王歌后來參加個競演節目,就只是一輪游或者兩輪游就止步了,那豈不是太打臉了。
至于內定第一名第二名啥的,那就別想了。
這是在作死。
把本來不屬于這個位置的人抬到這個位置,那只會被架在火上烤,不會獲得榮譽加身。
“一會排名統計出來了,如果姜夢影和陳嵐的排名在下位區,那就給他們提高一個名次。”總導演皺著眉頭說道。
.......
錄影棚的大型會議室中。
還是老樣子,八組嘉賓圍繞著一張會議長桌,兩兩一組的面對面坐著,大眼瞪小眼的看著對方。
“這期競演,感覺不打烊樂隊又要蟬聯第一了啊。”
“路遙,你那首《多想再見你》確實是一首出色的好歌,但是有些不符合本場競演的命題啊!”
“我也不想的,就是剛好有靈感了,寫了這么一首歌,實在沒其他適合的歌曲了,就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希寧,感覺我倆這場懸了啊~”
嘉賓們都在嘰嘰喳喳的聊著天,話題三句不離本場競演的結果。
就在大家聊的正火熱的時候,Mr.麥適時出現了。
“各位唱作人們,晚上好,恭喜你們順利完成了本場競演。”
“本場競演的大眾評審投票結果已經在緊張的計票中。”
“在公布本場競演的名次之前,先溫馨提醒一下大家。”
“本輪競演結束后,只剩下最后一輪常規賽。”
“從第四輪競演開始,將會開啟血拼淘汰賽!”
“希望大家可以珍惜,這最后一輪溫柔的常規賽~”
所有嘉賓的臉色都變了。
血拼淘汰賽。
這賽程聽起來就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