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為何至此,的原因」
明明鼓點聲很激烈,節奏感很強,但是旋律卻依舊顯得非常的喪。
再配上葉未央特意壓低了的聲線,從旋律到唱腔,從內到外都透著一股濃濃的無奈感和失望感。
開頭歌詞就已經奠定了基調。
出現在故事里的是天真的“我”,沒有在故事里的是在現實中無力掙扎的“我”。
歌詞中出現了兩個“我”,很多觀眾甚至心里都出現了一些迷惑感,這歌詞是什么意思?
不過,很快葉未央就給了他們答案。
那喪喪的旋律,在京博安切拍迅速打了幾下鼓點后,驟然一靜,所有的樂器演奏聲都瞬間消失。
大概兩拍的沉默后,葉未央突然爆發。
「他明白,他明白,我給不起」
「于是轉身向山里走去」
「他明白,他明白,我給不起」
「于是轉身向大海走去」
當葉未央唱到第二個他明白時,所有的樂器聲再次出現,并且比剛才更加激烈,更加憤怒!
那種音樂中帶著的不甘的憤恨感,瞬間就在整個錄影棚中散布開來。
不少觀眾和大眾評審們,雙手不自覺的就握成了一個拳頭。
楚秋的眼中更是精光連連。
作為一個常混跡文藝片圈子的演員,他其實更能理解這首歌的歌詞想要表達的含蓄意思。
這首歌唱的是憋著一股心氣,卻在浮華復雜的世界撞的頭破血流,只能老實收起棱角的“自己”。
“他明白,他明白,我給不起,于是轉身向山里走去。”
這首歌開頭出現的兩個我。
一個是“天真的”,少年時的我。
一個是后來的,現在的“我”
“天真少年”時的我,是意氣風發的,那時候揣著夢想,渴望實現。
“后來”的我,就是那個最終沒能實現夢想的我。
歌詞將曾經和過去的兩個“我”進行對話,用以表達理想死去的無奈,以及不解“為何至此的原因”。
這種歌詞的表達手法,是一種很文藝的表達。
表達對自己理想死去的失望與不甘。
這也是楚秋最熟悉的味道,文藝片導演都愛用這種表達手法,所以他一下就讀懂了這首歌想要表達的東西。
臺上,葉未央抬起一只手,仿佛在觸摸著遠方的什么東西,歌聲中充滿了失望與不甘的情緒,緩緩的唱道:
「我聽著那少年的聲音在還有未來的過去」
「渴望著,美好結局」
「卻沒能成為自己」
激烈的伴奏聲突然再次一靜。
伸手摘下話筒,葉未央不再彈唱,而是雙手捧著話筒,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面,猶如自問一般,喪喪的輕聲唱道:“他明白,他明白,我給不起。”
“于是轉身向山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