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曲一開頭就是電子音效結合小鼓的多次敲擊,而且小鼓的音色比較“脆”,不像大多搖滾那樣較“硬”,不講究力量感,而有一股子慵懶的感覺。
「每只螞蟻,都有眼睛鼻子」
「它美不美麗,偏差有沒有一毫厘」
「有何關系」
「每一個人,傷心了就哭泣」
「餓了就要吃,相差大不過天地」
「有何刺激」
主歌部分響起,除了常見的搖滾三大件之外,在編曲中還加入了弦樂團演奏,而且這段弦樂特別的華麗!
而在第一段主歌結束的間奏里,本來按照傳統搖滾樂編曲中應該是吉他solo的地方,卻用了弦樂團的演奏,這種處理方法讓整首歌少了一分喧鬧和躁動,卻更大氣、更細膩!
再配上葉未央那特意使用的慵懶頹廢的演繹搭調,更是讓整首歌充滿了迷幻感。
周聽認真的欣賞著這首demo小樣,跟隨著旋律節奏雙腳一顛一顛的打著節拍,眼神中全是驚艷的神色。
這歌簡直太棒了!
在周聽看來,這個十分有創造力的編曲,精致到拿去和世界上高水準的迷幻音樂比,也不遜色。
「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
「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
「誰曾傷天害理,誰又是上帝」
「我們在等待,什么奇跡」
失真效果又很華麗的吉他riff聲非常的抓人耳朵,而葉未央也在一些歌詞段落中用擴音器的音效來演唱。
因為聲音經過擴音器傳出時,低頻和高頻段的聲音都會大量損失,這就帶來人聲失真的感覺,讓這首歌充滿了神秘感。
在主歌部分的編寫中,專門用了一組低音下行的走向方式,樂句都從弱拍后半拍開始,比較難抓住節奏,旋律的跨度較小,但是很流暢,然后不做穩定收束直接進了副歌。
而在副歌部分,十二小節的副歌里,旋律顯然是刻意設計過的,每一組小節的節奏都一樣,但是旋律各不相同,是在逐漸升高的,簡單的說就是一句比一句要高一點,給人一種情緒爬升的感覺。
音響內,副歌還在繼續演唱著,葉未央的聲音也從一開始的慵懶,變得有些歇斯底里和瘋狂。
「最后剩下自己,舍不得挑剔」
「最后對著自己,也不大看得起」
「誰給我全世界,我都會懷疑」
「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
十六分音符的節奏,讓整首歌的副歌給人的感覺就是越來越癲狂,然后又酣暢淋漓。
曲風很有宣泄力!
最有意思的是,這首歌是用小調寫的,但作曲沒有一個段落是結束在小調的主音6上面的,這就大大削弱了歌曲的終止感。
哪怕是聽到了最后面的結束句時,周聽還是有一種這首歌不是句號為結尾而是以省略號為結尾的感覺,讓人意猶未盡,還想再聽一遍!
當這首歌完整的放完之后,葉未央挑了挑眉,一臉自信的說道:“怎么樣,這歌不錯吧,也非常符合你提出的要求,搖滾、電子。”
“棒,太棒了。”周聽激動的站了起來,滿臉興奮和喜悅。
“詞,曲,立意都無可挑剔,就算是把這詞換成英文,旋律小改動一點,插到某迷幻英倫大咖專輯里絕不出戲!”
“這迷幻搖滾的編曲,完全是國際一流的水平,放在華語樂壇,絕對可以稱為當之無愧的第一!”
“哪怕是三五年乃至十年二十年后再聽,絕對也會依然是巔峰之作,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