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給不打烊樂隊彩排的時間,已經是很不錯了,這可能是因為考慮到不打烊樂隊是新人組合的原因。
而到了本屆卡托納搖滾音樂節的舉辦現場,大阪很郊區的一片森林腳底下時,葉未央他們就確信了,確實如此。
因為他們在現場看到的其他嘉賓,也都是新人。
來自日本的、來自歐美的、來自韓國的、來自泰國的,都有……
在臨行之前,大家都是看過了本屆卡托納搖滾音樂節的嘉賓陣容的,舉辦方早就提前一個月宣傳了,對于這次的嘉賓還是有所了解的。
不過,到現場之后,其實不是葉未央認出來這些嘉賓的,而是楊霄。
他非常關注各國的搖滾圈,特別是日本的搖滾圈,所以他對在場正在彩排和等待彩排的樂隊都能認出個七七八八來。
大部分都是出道不到兩年的新人樂隊,和不打烊樂隊差不多。
可能是考慮到新人沒有參加大型音樂節的經驗吧,所以主辦方還是貼心給他們額外安排了熟悉場地的機會。
不打烊樂隊的眾人看著現場熱鬧的氣氛,腳步輕快的就走向了舞臺旁邊的嘉賓群。
“!(你好!)”
“~(初次見面!)”
“こんにちは!(你好!)”
來自各國的樂隊和獨立音樂人們都熱情的和不打烊樂隊握手打招呼。
很有意思的是,每一個來自其他國家的樂隊,在打招呼時第一句都是用的本國語言,之后才會換英語交流。
這也許是某種特別的禮節?
葉未央和布丁他們也只好從善如流的用中文打招呼道:“你們好,初次見面,我們是不打烊樂隊。”
之后,才切換成了英語,又重復說了一遍。
但是,當他們打招呼之后,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
剛才還七嘴八舌用著各種語言的其他樂隊,全都操著一口有些許蹩腳的中文,和葉未央他們打起了招呼。
“華夏人?”
“你們好,不打烊樂隊?我聽說過你們,音樂很不錯!”
“阿,我看過你們樂隊參加的節目,你們的歌寫的很好,但是有些太流行了,那首《年少有為》的曲子很套路化,不過編曲很有新意,是一首優秀的流行歌。”
“哦,是那個《我是唱作人》節目是吧?我想起來了,總決賽的那首《山海》很好聽,很久沒聽到過優秀的華語搖滾音樂了。”
“確實,《山海》不錯,希望這次音樂節可以聽到更多你們樂隊優秀的搖滾樂,多唱點搖滾吧,お愿いします(拜托了!)”
聽著這些來自亞洲各國的樂隊和音樂人嘴里不停蹦出的中文普通話,葉未央徹底懵逼了。
啥情況?
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
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我們說的話,讓全世界都認真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