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未央幾人也投以了疑惑的眼神。
不是都說了第一輪公演的歌曲需要和戲曲有關系嗎,那還怎么題材不限啊?
這感覺有點悖論啊。
撒老師笑了笑,立馬解釋道:“題材不限的意思是,只要作品和戲曲有關系就行。”
“不管是寫一個戲曲家的故事,又或者借古喻今,或者將一段經典戲曲的故事改編成歌曲,或者寫一段愛情,親情,都可以。”
幾位嘉賓這才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意思大概明白了,就是在大框架下,他們可以隨便發揮,不局限他們的創作力。
這樣的話,創作起來就輕松不少了。
不過難度還是很高。
怎么將古典戲曲,融入到現代流行音樂中,這是一個難題。
在場的嘉賓都不是什么小角色,肯定不滿足于只是簡單的在音樂中加幾句戲腔那么簡單。
雖然這樣做嚴格來說也算是和戲曲搭上一點邊了。
但是真的太低級了....
現在市面上很多所謂帶有“戲腔”的“古風”歌曲,根本都算不上是中國風,更別提有什么音樂性了。
按照節目組的想法,他們是真的希望嘉賓們可以將戲曲的內容融入進音樂中的,而不是簡單的套個殼或者走個形勢那么簡單。
那可就很有難度了。
六位嘉賓,包括葉未央,現在心里都是挺迷茫的。
第一場公演就出了個大難題啊。
幾位嘉賓迷茫,但是主持人撒老師可不迷茫。
大概停頓了那么十幾秒,給幾位嘉賓和現場的觀眾一個消化信息量的時間后,撒老師繼續說道:
“那么,就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次節目組請來的六位戲曲大家。”
“他們分別是,來自華夏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京劇的,著名京劇藝術家梅雪林!”
“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的越劇代表,著名越劇藝術家江淑花!”
“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的黃梅戲代表,著名黃梅戲藝術家黃鐸!”
“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居全國各地方戲曲之首豫劇的代表,著名豫劇藝術家周啟昆!”
“漢族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評劇的代表,著名評劇藝術家常雅涵!”
“漢族傳統戲曲之一,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粵劇代表,著名粵劇藝術家陽行善!”
撒老師每介紹一個人,大屏幕上都會出現這位大家的舞臺照和常服照以及詳細的介紹資料。
現場的觀眾和六位國風傳唱人,都認真的看著介紹,不斷發出驚嘆之聲。
這些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的真正藝術大家的生平簡介,一個比一個堪稱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