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未央和黃鐸一番寒暄落座之后,葉未央便首先疑惑的問道:“黃鐸老師,您的工作室不是在魔都嗎?”
他在網上搜到的資料,和實際情況有些出入啊,雖然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葉未央還是有些好奇。
“哦,你說我在魔都的那個工作室吧,那個是對外的工作室,一般處理我的工作,所以比較知名。”
“我在昆山這邊的工作室,與其說是工作室,倒不如說是一個培養學生的地方。”
“當然,不是戲曲學校的學生,都是我親自挑選出來的入門弟子,以后是會傳承衣缽的。”
葉未央明悟的點了點頭。
就是入室弟子唄。
搞古典戲曲的,一直都是奉行師徒傳承制度的,就像是相聲一樣,比較傳統。
像黃鐸自己就是師承昆曲大師俞振飛,屬于是出身名門的。
這里的工作室就是培養他自己親傳弟子的地方,放古代屬于是師門重地了。
能約在這里見面,說明黃鐸也是很重視這次節目的。
“走,我帶你去看看學生們練功,順便也和你介紹一下我們昆曲文化。”
黃鐸微微一笑,拉著葉未央站起身,就帶著他往前院走去。
就是葉未央剛進來看到一堆戲曲打扮演員的地方。
“昆曲發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顧堅草創。”
“到明代嘉靖年間,杰出的昆曲音樂家、改革家魏良輔對昆山腔進行大膽改革,吸收了當時流行的余姚腔、弋陽腔、海鹽腔的特點,形成了新的聲腔,廣受歡迎。”
“因為這種腔調軟糯、細膩,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湯團,因此起了個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調”,這就是今天的昆曲。”
一路上,黃鐸都在喋喋不休的向葉未央介紹著昆曲。
“我們昆曲可以說在戲曲表演的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最高境界。”
“昆曲唱腔華麗婉轉、念白儒雅、表演細膩、舞蹈飄逸,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
“不是我自夸,昆曲是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有很多劇種都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要是沒有昆劇,就沒有現在這么璀璨的中華戲曲文化了。”
說到這,黃鐸表情突然變得有些惆悵和憂傷。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昆劇和其他劇中一樣,也避免不了衰弱的大勢。”
“昆曲在明代萬歷年間巔峰時期的時候,當時光是蘇州一地,昆曲的專業演員就有好幾千人。”
“而現在,全國一共只有八家昆曲院團,從業人員加起來也就一千多人而已。”
“雖然除了昆曲院團之外,民間應該還有一些其他的昆曲藝人,但是總人數加起來絕對不超過兩千人。”
“再過個十年,這個數字可能還會再減少一半。”
葉未央從黃鐸的聲音中,明顯感受到了一種憂心和憤慨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