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汝窯》作為歌名,確實能夠讓歌曲有一種舉世無雙的珍稀度帶來的震撼感。
但問題又來了,因為純正上品的汝窯,只有一種顏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沒有任何花俏的紋飾,而且造型簡單素雅,猶如現今極簡主義大師的作品。
但是汝窯特有的這種樸素的內涵,與經久耐看的質感,卻不足以形容詭譎多變,愛恨兼具的愛情。
《青花瓷》這首歌的主題卻又是借物喻人,借瓷器來形容愛情的。
所以最終他還是放棄用汝窯當歌名。
除了因為它的特性不適用于纏綿誹側的愛情外,汝窯的名字也稍嫌不夠凄美。
幾經轉折,最終歌名才確定用初燒于唐代至今已綿延一千多年為華夏最具代表性的外銷藝術品之一的“青花瓷。”
所以其實《青花瓷》這首歌雖然歌名叫做“青花瓷”,但是其實寫的是“青花瓷”以及“汝窯”兩種瓷器!
葉未央之前其實并不了解這些。
但是經過了管煊老師的指點之后,他算是弄明白了這首歌的主題到底是啥情況了。
不過即便如此,葉未央還是決定繼續沿用《青花瓷》,他也不打算在歌詞上做任何改動。
真要改,只會弄巧成拙而已。
歌詞的本質是表達一種意境,讓我們欣賞,這個才是根本,做到這點就是好詞、好詩、好文章。糾結于語法、錯別字,格式,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相信以《青花瓷》這首歌的優秀,足以遮掩這一點點瑕疵。
接下來的幾天里,葉未央跟著管煊老師,開始全程參與進了一窯青花瓷的制作之中。
從制作青花瓷的第一步淘煉胎土開始,親自動手嘗試著制作出一個青花瓷作品。
不過他第一次做,自然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淘煉胎土和制胚還好一些,無非就是“玩泥巴”,他倒是上手挺快的。
但是從繪畫開始,葉未央就漏了怯了。
他哪里會什么繪畫啊,還是用毛筆來繪,一個好好的器胚上,被他畫的就像是小雞啄米一樣。
好好的一朵花,硬是畫的和個雞爪一樣,根本看不出唯美感。
但是葉未央自己還是挺滿意的,畢竟這是自己親手做的,正所謂自己動手,收獲感滿滿嘛。
混水、罩釉、燒窯、一樣樣工序做過來,葉未央也確實感受到了青花瓷制作之難。
特別是燒窯的時候,老師傅從來不靠什么溫度計的,窯內的溫度控制全憑一個感覺!
眾所周知,燒窯的時候溫度把控的好不好,直接決定了瓷器最終的成色,哪怕是幾度的差別,都會導致最終的成品達不到最完美的呈現效果。
但是在管煊老師的手上,火焰就像是一個乖巧的小貓咪一樣,管煊老師要幾度,就能控制在幾度,一點不多,一點不少。
最終,葉未央那個“青花雞爪紋折沿盤”用了共計兩天的時間,就完美制作出來了。
除了盤子有點歪,上面的青花圖案有些丑之外,其他方面還是非常讓葉未央滿意的。
而在等待青花瓷燒制成功的間隙中,葉未央也將《青花瓷》這首歌的詞曲譜,一點一點的扒了出來。
不過,在他與管煊老師的不斷交流與扒譜的過程中,他萌生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并且,在抵達景德鎮的第五天,葉未央拿出手機,給上場公演的合作伙伴,新認識的朋友,昆曲藝術家廖頡,打了一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