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鵲橋仙》,顏方休加入了自己寫的新詞,他的新詞同樣也是圍繞著愛情,只不過圍繞著的是當代年輕人的愛情觀。
和葉未央一樣,他也選擇了在副歌部分插入《鵲橋仙·纖云弄巧》的原詞,頗有一種古今愛情觀碰撞的感覺。
整首歌都在傳達一個主題。
世間最好的愛情,無關生死,不爭朝夕。
若深愛,縱陰陽兩隔,亦癡心不改。
若不愛,縱日夜相伴,也不過是相看兩相厭罷了。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隨著顏方休最后一段副歌唱畢,現場不少觀眾,包括董珍和宮瓊仙兩位女嘉賓,眼眶都有些微紅。
愛情,向來是最容易讓人共鳴的主題,不管是謳頌愛情的電影,還是電視劇,又或者音樂,都是賺人眼淚的一把好手。
而膾炙人口千年而不衰的《鵲橋仙》,更是七夕愛情詞之最,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感動了不知道多少癡男怨女。
再加上顏方休補的新詞也確實很好,畢竟寫愛情對于頂尖的音樂人來說,真的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顏方休自然也是個中好手。
“好聽,果然作為千古不變的話題,愛情對于音樂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周聽微笑著鼓掌,為顏方休送上了掌聲。
不管是什么風格的音樂,反正只要講愛情,歌曲水平不要太差,那呈現出來的舞臺效果都是很不錯的。
幾位評鑒人都紛紛送上了夸贊。
甚至,在今天這個“古詞再演繹”的主題之下,顏方休送上的《鵲橋仙》,相比葉未央的《定風波》也并不輸多少。
因為大家都是用古人的經典詩詞進行現代改編,而這些古詩詞又太棒了,至少當代無人可以寫出超過原詞的補作。
所以與其說是葉未央與顏方休的比拼,倒不如說是《定風波》與《鵲橋仙》的比拼。
這對于其他嘉賓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在命題作文的情況下,葉未央被大大限制住了,無法再隨心所欲的創作出各種經典好歌,只能圍繞著古詞進行改編。
而其他嘉賓也是要圍繞著古詞改編,其實比的就是大家的編曲水平了。
在編曲上,其他嘉賓與葉未央的差距并沒有大到肉眼可見的差別,普通觀眾也難以快速區分出誰好誰壞。
至少當顏方休演唱完《鵲橋仙》之后,五百位普通觀眾們,一時之間竟然都有些在葉未央和顏方休之間猶豫了。
而第三位上臺的伯謙,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同樣發揮精彩,引得滿堂喝彩。
這首《水調歌頭》可以說是國民級別的宋詞了,在宋詞里的地位,就像是李白那首《靜夜思》在唐詩里的地位一樣,屬于是每個華夏人都必會的詩詞。
但是幾乎沒有人聽過《水調歌頭》唱起來是什么樣子的。
伯謙補上了大家的期待,為觀眾們獻上了一首非常婉轉動人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