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呢,我就又給自己多加了一個限制,這樣才能對其他嘉賓稍微公平一些嘛。”
葉未央一邊說著,一邊在舞臺上隨意漫步著,好像是在和觀眾們嘮家常一樣。
原本按照規定,其實嘉賓們上臺之后應該直接開始唱的,或者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就開唱,哪能這樣和觀眾聊起來啊。
但是葉未央不同,當節目組的幾位編導看向總導演,示意要不要叫停葉未央的閑聊時,都被導演拒絕了。
這位節目收視率的定海神針,只要不干違法亂紀的事情,想在舞臺上干啥,那都行!
舞臺上,被節目組縱容的葉未央,也終于聊到正題。
“所以我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要求,這次寫的歌,不但要將詩詞化入到歌曲之中,而且還必須要用清樂調式進行曲子的創作!”
葉未央此話一出,不但沒有引發多少驚呼聲,甚至大部分普通觀眾臉上的表情都是茫然的。
只有一部分專業評審,還有三兩位評鑒人的臉色有些變化。
調式,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從歌手口中經常聽到的“大調”和“小調”。
但是大調和小調只是當今西洋的主流調式。世界各地除使用大調和小調外,也都還使用其它很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調式。
華夏自己也有屬于華夏的民族調式。
最出名的,當然就是被中國風常用的宮、商、角、徵、羽五聲構成的五聲調式。
而五聲調式中,每一個音都可以作為主音構成五聲調式。
比如宮為主音,就是宮調式,商為主音,就是商調式,角為主音,那就是角調式,以此類推,就是基礎的五種五聲調式。
但是呢,華夏民族調式不只有五聲調式,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還有三種七聲調式,那便是清樂調式,雅樂調式和燕樂調式!
那什么是七聲調式呢?顧名思義,就是七個音階組成的調式。
在宮、商、角、徵、羽這五個正音音階的基礎上,再加上兩個偏音則構成七聲調式。
而偏音,就是比這五個正音高半音,或者低半音,又或者低一個全音的,便是偏音。
清樂調式,便是在五個正音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個比“角”高半音的“清角”和比“宮”低半音的“變宮”組成的七聲調式。
這是一種只有華夏傳統音樂才會運用的調式,與世界其他任何國家的音樂都迥然不同,屬于土生土長的華夏音樂!
但是這種華夏民族調式,在流行音樂中是很少見的,一般中國風歌曲也就用個基礎的五聲音階,不會深入到用七聲的音階。
至少在這個世界是少有人嘗試的。
因為這樣做出來的歌,就真的古風很濃了,就不夠“流行”了!
流行中國風也是流行音樂,流行音樂要是不“流行”了,那還玩個屁啊?
對于葉未央居然會大膽的用清樂調式來譜曲,所有懂得門道的評審人和評鑒人們,都在心里為葉未央捏了一把冷汗。
對于音樂競演類節目,特別是比拼原創的節目,如果一首歌不能夠在唱出來就立馬讓觀眾喜歡,那很快就會被完全忘記。
而不具備“流行”特點的清樂調式,要怎么樣做到一下子勾住觀眾們的耳朵,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啊!
周聽皺了皺眉,感覺葉未央這次真的是有些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