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那個石家莊人》
這首歌確實不錯。
不過呢,這首歌要拿到這個世界,得先改個名字。
這個名字指向性太明確了,這個是似而非的世界,雖然也有國企,也有時代發展的陣痛,但是時代畢竟是不一樣的,而且也沒有這個城市,只有一個叫石門的地方。
而且歌詞內容可能也要稍微改動一點點。
想來想去,葉未央覺得就把歌名改成《如此生活三十年》就挺好的。
至于歌詞,只需要把“傍晚六點下班,換掉藥廠的衣裳。”改成“換掉工廠的衣裳”就行。
此世的國企下崗潮,同樣出現于工業轉型階段,大批量的國企工廠倒閉轉型,很多干了幾十年的老工人都被迫下崗,共鳴還是有的。
除此之外,其他的地方倒是不用再做任何修改了。
《怒放的生命》
《如此生活三十年》
眨眼睛,不打烊樂隊的新專輯,就再次增加了兩首曲目。
不過離著專輯完成,還差三首歌。
皺著眉頭,葉未央苦思不已。
好的搖滾音樂本來就少。
再要找契合專輯的好搖滾,那就更少了。
其實如果把條件放寬,不一定需要足夠知名,足夠讓大眾喜歡的話,他還是可以挑出幾首小眾的獨立樂隊搖滾。
但是放到這張奔著神專去的專輯里,就有些差點意思了。
根本配不上與《十萬嬉皮》《再見杰克》這些歌存在于一張專輯之中。
坐在錄音室的工作椅上,葉未央手上握著無線鼠標,無意識的輕敲著,腦子里卻在不停神游。
哪張專輯,算得上搖滾神作?
又能夠在這個年代,還依舊能夠流行,風格不老舊?
不知道為什么,葉未央突然想起了一支曾經的天才少年樂隊,世紀末華人樂壇的奇跡。
【花兒樂隊】!
花兒樂隊后期的發展有多么一地雞毛,暫且不去談。
但是當時憑借第一張專輯《幸福的旁邊》一鳴驚人的他們,卻是驚艷了整個華語樂壇。
1998年3月28日,一支樂隊成員平均年齡不超過18歲的朋克樂隊在華語樂壇橫空出世。
十四歲的吉它手大張偉、鼓手王文博14歲,貝斯手郭陽19歲,在其它中學生還在唱片店里找Backstreetboy或是小箮箮時,他們已經拿起吉它唱自已的歌。
花兒這群少年當時實在太年輕了,年輕到他們哪怕只是上臺完成一次完整演出都值得嘉獎,可拋卻年齡來看,他們依舊才華橫溢到不可思議。
「寂寞圍繞著電視,垂死堅持,在兩點半消失」
「在時光中徘徊,生命消失太快,是否該融化在這時代」
「我們在這里學到的東西,讓人們看上去不會歡喜,誰也不知將來會到哪里,怎樣才算是活得有點兒意義」
「虛偽很討厭,可我卻無法拒絕」
敢相信嗎,這是大張偉在15歲就寫出來的歌詞。
整個滾圈都寵著這個天賦異稟的樂隊。
丁武給他們的演出調過效果器,錄專輯時為了更好的效果,張亞東把Gibson借給他們,崔健幫他們的鼓塞過被褥。
媒體圈也愛花兒,他們寫花兒是中國第一支未成年樂隊、天才少年樂隊、最受寵的藝人、世紀末華人樂壇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