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喜歡搖滾,或者沒經歷過搖滾黃金年代的人,可能不太懂得“搖滾”在七零后,八零后那一代人心中獨特的地位。
《華語榜中榜》現場的那些十幾二十歲的年輕粉絲們,也很難理解,為什么不打烊樂隊的一首歌,可以讓那些四十多歲的大叔們熱淚盈眶。
這種激動,不是她們那種粉絲見到偶像的興奮激動,也不是那種因為偶像在舞臺上舞姿帥氣,氣質吸引人而引發的荷爾蒙躁動。
就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情緒。
與其說是為不打烊樂隊的演出而熱淚盈眶,倒不如說是他們在為自己親手拋下的理想,那屈服于現實的命運而流淚。
葉未央用著聽起來歡快的調調,卻唱著難受死人的歌!
一首《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唱完,那片專門為了不打烊樂隊趕來的大齡搖滾粉們,早已泣不成聲。
不管是哪個世界,燕京這個帝都,都是新浪潮搖滾的發源地,畢竟作為帝都,這注定會是一個最先接觸到國外流行音樂的地方。
上世紀九十年代,燕京的搖滾新浪潮活動如火如荼。
現場來看不打烊樂隊演出的這些大叔們,都回想起了當年自己穿著被汗漬染花的T恤在燕京各酒吧看演出、高談、刷夜的記憶!
當時燕京忽然冒出了一大撥新鮮樂隊,這些家伙不再像上一代搖滾音樂人那么“死磕”。
他們并不局限于傳統搖滾樂,這撥新人的音樂更細致的分化為朋克、英式、電子等等,他們的造型也不再是個個都留長發。
因為受到日本視覺系樂隊的影響,也都變的非常的“時髦”“前衛”,皮褲緊身衣,爆炸頭菠蘿頭和紅頭發,濃濃的煙熏妝,對當時還很保守的華夏樂壇,造成了莫大的沖擊力。
當時的每一個搖滾新浪潮都讓人興奮不已,引起整個燕京音樂圈的轟動!
但是短暫的輝煌過后,留下的都是落寞。
眨眼之間,二十年已過。
當年那些染著五顏六色頭發,穿著皮衣皮褲,高唱著“搖滾不死”,被譽為垮掉的一代的年輕人們,已經成為了這個社會的骨干,放下了吉他貝斯,握起了權利與金錢,成為了這個社會的頂梁柱。
但是時隔這么多年,當他們再次來到現場,看到不打烊樂隊的演出,聽著他們唱著搖滾歌。
一切,都回來了!
那些望向舞臺的炙熱眼神,空氣中散發荷爾蒙的味道,依舊不曾改變!
那么的沖動又讓人難過。
“謝謝,謝謝大家!”
葉未央沖著這些熱愛搖滾的老男孩們鞠了一躬,笑著揮揮手后,就在他們戀戀不舍的眼神中,帶著隊友們離開了舞臺。
說實話,他也挺戀戀不舍的,還想給這些熱愛搖滾的老男孩們再來幾首,但是這不是音樂節,并不能即興加場。
現場看到這些搖滾老男孩們,真的也讓葉未央挺有感觸的。
他前世何嘗不是和他們一樣,也是這樣一個放棄了理想,背上了包袱的老男孩呢。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醒來忙碌柴米油鹽茶。
只能說他運氣真的很好吧,至少老天爺給了他一個重來的機會。
.....
翌日,不打烊樂隊就又從燕京跑到了魔都,同樣直播錄制了《人氣歌謠》節目,打的歌也還是《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不過有意思的是,兩次直播舞臺播出之后,不打烊樂隊的粉絲不但沒有感到開心,反而更加憤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