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時候,還是出現過不少首周實體專輯破千萬的大神。
但是現在,歐美樂壇一年數字專輯銷量能破千萬的專輯,也不過三五張而已!
實體專輯銷量破千萬更是可能一兩年才會有一張!
現在不打烊樂隊首張專輯《21》實體專輯預購銷量就沖到了六百多萬!
數字音源更是解禁第一天就輕松破千萬了!
這讓圈內的其他歌手心里的酸檸檬直接炸開了!
“有亞洲市場加持的不打烊樂隊,誰能和他們比拼專輯銷量成績?!”
“自帶亞洲市場的歌手,也太欺負人了吧!”
“或許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亞洲市場!”
“我應該給自己報一個中文輔導班了。”
“或許,日語輔導班也不錯!”
不打烊樂隊絕對不會想到。
因為他們的爆火,從而導致了非常多歐美一線歌手都萌生出了想要學習日語和中文,進軍華夏和日本音樂市場的想法了。
沒辦法。
這太香了!
一個加起來能夠相當于北美市場的龐大樂迷群體,怎么能不讓人心動呢?
之前之所以歐美歌手和音樂公司沒有將視線放在華夏,是因為華夏00年初的盜版狂潮,連自己本土的歌手都活不下去了,外國歌手自然也沒有進來搶食的想法。
累死累活,花一大筆宣傳經費在華夏宣傳自己的音樂,然后歌迷全去網絡上下載免費的盜版歌聽,一毛錢都不給你。
想要靠開演唱會回本吧,外國人在華夏開演唱會還需要層層審批,而且很難拿到審批。
圖啥呢?
所以基本上歐美的歌手,都很少會到華夏這邊發展。
倒是日本會有不少歐美歌手常來跑活動,畢竟是世界第二唱片市場。
不過現在華夏的知識產權保護也已經上來了,付費音樂大行其道,所有的音樂平臺也都正規了,基本上和國外的數字音源模式差不多。
雖然還比不上Spotify和蘋果音樂那動輒全球兩三億付費會員,年銷售過億張數字單曲的市場。
但是現在華夏三大音樂平臺的生態也不錯了,銷售一兩百萬張的數字專輯比比皆是。
不打烊樂隊《21》的這一爆發。
反而讓茫茫多的北美音樂公司,發現了現在華夏已經走上正軌的數字音樂產業。
無數音樂公司都在琢磨,是不是要運作旗下的歐美音樂人,到華夏發展發展,試一試能不能也中美兩開花!
沒辦法。
不打烊樂隊這亞洲歐美三開花的成績真的太亮眼了。
擱誰,誰不心動啊?
滾石、BMG、MCA、哥倫比亞唱片等北美頂級音樂唱片集團,都緊急召開了內部會議,討論明年集團的工作重點。
以及重視起華夏市場,著手開發華夏市場的可能性和實操性。
沒道理不打烊樂隊可以從華夏火到歐美,歐美的歌手就不能從歐美火到華夏啊!
雖然這些歐美人不知道寇可往,吾亦可往這句話,但是道理還是懂的。
幾乎沒有太多的阻撓,幾大北美唱片公司的高層就迅速通過了調查和開發華夏市場的決策,將其下放到了公司運營部門進行具體的方案策劃。
明年,恐怕華夏樂壇,要迎來一批金發碧眼的老外,來競爭搶食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