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量子計算機研究所小透明,人在機場,剛回國,正和導師趕往震旦大學途中。”
周默老師的這篇165頁論文很牛皮。
簡單的說,他一篇論文解決了物理學、應用數學、計算機學三大領域的多個重大難題。
80多年前,計算機從誕生之日就有一個基本設定即常說的“圖靈停機問題”——始終存在某些計算機無法解決的特定問題。
在這個問題誕生的前一年,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提出一個理論:當兩個粒子互相糾纏時,實際上并不會互相影響——它們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在那之后,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都在努力想要通過數學的方式來描述糾纏的真正含義。
但是努力的結果卻有點混亂,科學家們為糾纏構想出了兩個不同的數學模型。
1976年,應用數學領域產生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猜想即科納嵌入猜想——有可能使用有限維矩陣來近似很多無限維矩陣。
1986年,物理學領域產生了另一個著名的猜想即Tsirelson猜想:張量積糾纏模型和交換算子式糾纏模型是大致等價的。
而在本世紀初期,隨著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以及網絡科技廣泛應用,計算機科學家開始思考:如果審問兩個共享了糾纏粒子對的證明者,可驗證問題的范圍又將如何變化?
簡單的說,這個問題是量子糾纏的關鍵一問。解決這個問題就等于知道了量子計算機技術最關鍵那把鑰匙藏在了哪間房子里面。
計算機科學家和數學家門嘗試了無數種辦法試圖找到這把鑰匙,結果所有的嘗試都失敗了。
現在藏鑰匙的房間被周默老師找到了。
周默老師的這篇論文通過與糾纏的量子證明者交互所能驗證的問題類別(稱為MIP*類別)其實就等于不難于停機問題的問題類別(稱為RE類別)。
所以該論文的標題就簡潔明了地說明了這一點:“MIP*=RE”
也就是說他在論文中證明:通過審問糾纏的證明者可以驗證無法求解的問題的答案,順便把停機問題、科納嵌入猜想和Tsirelson猜想一起解決了。
用我導師的原話證明周默老師有多牛皮:
“過去長時間的研究都想要知道使用兩個糾纏的量子證明者的驗證流程有多強大,現在我們知道它有多強大了。故事也就到此為止。”
所以,我支持周默老師改選東序大學伏羲學院繼續研究量子糾纏,幫助我國成為第一個進入量子計算時代的國家。
量子計算機具有模擬任意自然系統的能力,可以用來模擬生物化學合成物的成分,更加精確地研制藥物和化學用品。
也就是說,量子計算機的誕生將改變目前生物化學比如納米纖維素研究領域的研究方式,同時量子計算機也是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其重要性無需多言。
我導師匆匆回國就是想勸說周默先生改變專業領域。
用導師原話作為結束吧。
如果把國家比作一棟大廈,那么周默致力于納米纖維材料領域可能會成為承重柱之一,但他致力于量子計算機領域發展可能會成為大廈之基、立國之本。
支柱和地基都很重要,但兩者相較孰輕孰重,請各位網友自己琢磨。
網友懂了。
還琢磨個屁,肯定選地基、選立國之本啦!
不知道誰發起的,網友們紛紛跑到了學教部、科學部、內閣、議會官網上請愿。
——請讓周默去東序大學伏羲學院研究量子計算機!
注意到這股特別的動向,周默苦笑著連發兩首歌。
所有人震旦大學致遠學院還可以啊,都別鬧,聽歌!(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