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解決中分子毒素清除和大分子蛋白保留兼顧的問題嗎?”
“能解決膜污染、凝血以及細胞毒性問題嗎?”
鐘淑琴不愧是專家,聽到周默點出納米纖維對肌酸酐有吸附作用就不假思索的問出了小型化透析設備最核心的問題。
所謂血液透析,簡單來講就是用透析液把血液中的毒素從血液中洗出來,然后由過濾膜過濾掉毒素,讓健康的血液重新回到人體。
但是在“洗”的過程中,無論低通量或高通量透析方式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血液里的白蛋白損失,容易發生低白蛋白血癥。
現有數據表明,當考慮常規使用白蛋白損失≥20g/周的膜的透析器時須謹慎,而使用每周損失≤12g的透析器對患者幾乎沒有風險。
如此精確的數據,將血液透析作業牢牢低鎖定在了專業領域。
醫院里有專業的大型設備、專業的醫師調控數據并實施監控,能讓患者得到最符合其身體情況的醫療服務。
然而當透析儀進入家庭,操作透析設備的人不再是醫師而是患者的家人甚至是其本人呢?
按照醫療界的設想,穿戴式透析儀必須是傻瓜式操作。
即:不需要調整透析液的配比和流量甚至不需要透析液,毒素的分離與隔離工作完全交給透析膜,患者只需建立血液通路后一鍵啟動即可。
一張膜,它能分離、過濾毒素并放行健康成分,它能夠重復使用而不會造成血液的二次污染,甚至即插即用方便替換……
周默心知答案。
但他現在需要鋪墊,所以不能說出來!
“老師,納米纖維素具備這方面的特性與能夠實現合規血液透析是兩個概念。
我來看書的目的就是想全面了解下生理學、醫學方面的知識,尤其是急慢性腎病以及透析后的血液標準,然后再去研究如何實現。”
“比如,您剛剛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我必須先清楚大分子蛋白的特性再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周默雖然是在藏拙,但他的基本觀點沒有任何問題。
材料具備某種特性并不代表這種材料馬上就可以運用到實踐中。
就好比石墨烯。
最近二三十年,科學界已經把石墨烯的特性研究的非常透徹。
但是呢,別說石墨烯產品工業化生產了,單單一個高純度石墨烯制備工藝就難倒了無數科技大拿。
一片石墨烯的中央部分是完美的六元環。只有最完美的六元環石墨烯才是材料之王,否則整個石墨烯產品的強度要被大幅削弱
但現行所謂量產石墨烯的工藝會打亂石墨烯的邊緣部,成為五元環或七元環。
畸形環不但分布在邊緣,還存在于每“一片”在做出來的石墨烯內部,成為結構弱點、容易斷裂。
除此之外,現有的石墨烯制備工藝不能控制石墨烯的尺寸。
也就是說明明網購42碼的鞋子,結果打開快遞盒前你以為是42碼,打開后可能是41碼,可能是44碼,也可能是一雙舊鞋或者什么都沒有。
這叫石墨烯的量子玄學。
就是無法標準化、可控化量產的緣故,材料之王石墨烯就只能委委屈屈地當配角。比如石墨烯基電池。
顯然,鐘淑琴也清楚這一點。
聽到周默的解釋,老太太呵呵笑了起來,“我明白了,我給你推薦幾本書吧?對了,你外語怎么樣?”
“我英語、法語、西語、意語、日耳曼語、斯拉夫語、日語、葡語和閃米特語可以看原版書!”
西醫顧名思義是西方醫學,如果能直接閱讀原版原文書籍,有利于直接理解原作者的本意減少因翻譯帶來的不便。
老太太是怕自己看不懂外文原版書呢。
周默自信的笑了起來。
軒轅星主要語言專精了解下。
兩人因為隔著借閱臺,對話的音量比正常人聊天的音量要高一些,結果被圍在周默身后的小姐姐們聽到,激起了一陣低呼聲。
“九門外語啊,好強嘢!”
“他從娘胎里就學外語嗎?我專業英語四級還沒過呢……”
“好想讓小學弟教我外語啊,在哪里教都可以!”
“教你什么啊,嗯啊噢……”
“要死啦,小聲點!”
……
周默只能當做沒聽到。
說什么呢,難道告訴她們還有很多常用音節?
鐘淑琴在電腦上敲了一通,沒過多久,工作人員用類似購物車的小推車送來幾十本大部頭。
刷卡、登記,鐘淑琴示意工作人員連書帶車送到周默手邊,隨意地指了指閱覽區。
“你找個地方看書吧,走的時候把這些書留在桌上就當占位置了,等你全看完再還回來。”
《血液凈化學》、《貝塞斯達臨床血液學手冊》、《腎臟病學》……
呵呵,各位,請看我表演!
周默掃過這些書籍后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腦勺,“老師,能多幾本嗎?這些書幾個小時就能看完……”
震旦大學的各位老先生們,華夏國的女士們、先生們,俺過目不忘!
“幾個小時就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