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駿雙手合十祈禱了一番覺得還不放心,撥打趙宏博電話無法接通索性叫了一輛車直奔民族樂團駐地。
此時,網絡上關于周默這首《霸王卸甲》的熱度更高了,與最初的追捧不同這一次是質疑。
最早發出質疑的人是一位名為“山居客”的知否用戶。
這位山居客注冊于三年前平時不怎么發布動態,但他最近十幾天一改以往作風幾乎每天都會針對時政和娛樂圈動態進行點評,其獨到的視覺和犀利的語言吸引了一大批人關注,導致關注人數從最初不到百人增長到如今接近百萬。
這一次,山居客承襲一貫文風,只看題目就嚇了人們一大跳。
——周默,請你停下炒作并向蘇振南先生道歉
這位山居客深得網絡炒作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髓,開篇第一句話就引起了網民的共鳴。
“你十四歲的時候在做什么?”
網友們看到這一句話都不由問自己。
我那個時候在做什么?
十四歲讀初三,為了能考進省重點都頭懸梁錐刺股了。
十四歲迷上了游戲,為了能逃課把學校的墻掏了個洞,被抓住后老師就叫了家長,然后就被混雙啊!
……
山居客沒有給答案,而是直接給出了下一個問題。
“周默十四歲寫出堪稱琵琶武曲巔峰之作的‘霸王卸甲’,你信嗎?”
山居客并沒有亂說話,因為網絡上確實有很多琵琶名家現身將這首《霸王卸甲》評為經典之作。
但是,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
因為人們潛意識中總會下意識地看高自己,同時還會認為“連我都不行你怎么可能行”。
如果沒有他的第一問,人們見到民樂界很多人送上“經典之作”的評語會覺得周默好牛皮。
你看某某某都說是經典之作了……
然而因為山居客的第一問,“我十四歲……”的想法還在腦海中縈繞時看到這個問題,網友們頓時感覺到了一絲的不對勁。
是啊,周默確實很牛皮,但他那時才十四歲啊,再天才也要有個限度吧……
山居客這幾問的目的就是讓人產生對周默的懷疑,因為他下面直接送上了分析。
“為什么我不質疑周默的練習曲不是他創作的呢?
因為練習曲的本質是為了練習指法寫出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曲子,是自由創作。這也是古今中外很多鋼琴大師創作的練習曲初稿都寫于少年時期的原因。所以周默能寫出鋼琴練習曲還在本人能接受的范圍內。”
山居客的邏輯很清楚,周練中表現出了太多的技術創新而且只有周默一人能完美演奏出,所以在鋼琴上沒法黑。
但是,他必須告訴所有人,周默寫出周練并不代表他是古典音樂作曲天才,因為很多人都可做到。
寫到這里,山居客砍出了第一刀。
“但是霸王卸甲不同!”
首先它是命題作文而且是八股文。
既然名為霸王卸甲,那么這首曲子只能表現楚霸王最后一戰——垓下之戰,而且曲目結構上必須符合垓下之戰的全過程。
周默也確實這樣做了,而且他還很貼心的把曲目結構在視頻中標注出來。
于是,我們看到了曲目結構是營鼓、開帳、點將一、整隊、點將二、出陣一、出陣二、接戰、垓下酣戰、楚歌、別姬、鼓角甲聲、出圍、追兵、逐騎、歸里。
本人咨詢了多位研究古代戰爭的專家,專家認為這個結構堪稱垓下之戰全過程最經典的提煉與總結,甚至認為以后再有人寫垓下之戰都不應該脫離這個結構。
然而,這個結構竟然出自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而不是某位史學大家或者古軍事大家之手,各位有沒有感到有點匪夷所思?
或許有朋友認為僅憑這一點就懷疑周默有些武斷,那么請看另一個疑點。
整曲對戰爭場面的描述先放一放。我們需要關注霸王的情感變化。
霸王出場時的神采飛揚、戰后“楚歌”中失敗后的悲切與肝腸寸斷、別姬時面對愛人自殺的哀怨、悲憤、最后橫刃自刎時的絕望、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