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經過大量的練習跑位,形成肌肉記憶就行了。
甚至都不需要比爾·賽爾夫教練去布置什么。
在NCAA比賽中,真正最可怕的就是這種作風嚴明,訓練有素的球隊,甚至比有一兩個巨星要重要的多。
在從前,NCAA里面超級巨星幾乎都曾是NCAA冠軍或者進入過起碼四強。
而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即使是在NBA翻江倒海的鯊魚奧尼爾,在NCAA也不過只打入十六強。
同樣,艾弗森的成績也是十六強。
進入21世紀之后,超級巨星對球隊的影響力在逐漸衰退,NCAA開啟超級教練模式。
十幾年的NCAA冠軍球隊,除了卡梅隆安東尼,幾乎找不到其他的超級巨星了。(社會我瓜哥當時還是作為大一菜鳥率隊奪冠)
這也就體現了球隊文化和教練的重要性。
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來講,NCAA球隊對戰術的執行比NBA球隊都要透徹一些。
為什么這么說呢?
NCAA的球隊每年集訓的時間要到八到九個月左右,就為了那短短的兩三個月的比賽,而且要到比賽前一天才能最終確定自己的對手。
所以戰術體系的練習基本相當到位了,35秒的進攻時間也是鼓勵大學生多依靠戰術,少靠個人天賦。
而在NBA比賽之中,人員流動性很高(無論是球員還是教練)、錄像分析更為詳盡、賽程更加漫長、戰術針對性更強。
這就直接導致NBA的比賽戰術的臨場發揮能打出來一半就不錯了。
其實在NBA的絕大多數回合中,都是依靠局部區域的換防優勢來尋找進攻突破口。
比如換防造成的錯位、內線卡位直接暴力單吃等。
而且NCAA是NBA的戰術試驗場,每年的NCAA比賽都會出現一些之前聞所未聞的戰術。
很多NBA的戰術,都是脫胎于NCAA的比賽
比如公牛隊著名的三角進攻,就是由南加州大學的山姆·巴里發明,泰克斯·溫特整理完善,最后在禪師手中名揚天下。
還有剛才提到的普林斯頓體系,顧名思義就是起源于普林斯頓大學,最終由阿德爾曼在國王執教時發揚光大。
包括蘇易前世的“小球戰術”,其實也不是什么新鮮貨。
“小鋼炮”凱爾·洛瑞在大學的時候就被教練安排打四號位,他所在的維拉諾瓦大學利用這套超小陣容戰術取得了當年的第三名。
尤其在決戰階段,各個球隊更是會拿出自己的殺手锏。
對這些經典的體系,松鴉鷹隊的研究更是已經到了很高的水平。
這也是去年他們能夠奪冠的原因。
...
這種能進入瘋三的隊伍,和自己在常規賽階段打的那些魚腩隊伍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能拿到印第安納門票的,都是各個賽區的王者,哪家都有點絕活。
雖然自己的防守能力值達到了80以上,但是想要在這種比賽做好防守確實不容易。
更何況對手很可能是松鴉鷹隊。
對面豐富的戰術體系很容易就能打出錯位。
以自己現在的實力,怎么才能戰勝這支衛冕冠軍球隊呢?
蘇易百思不得其解。
自己的防守能力快要提高到極限了,還是破解不了對面的進攻。
不知道老科有沒有什么辦法。
咚咚..咚咚咚...
熟悉的敲門聲,先是兩下,然后三下。
根據這個習慣,蘇易預感到會是庫里,就去開了門。
果然是小學生穿著睡衣站在了門口。
“嗨,史蒂芬!”蘇易打了個招呼,他知道庫里這么晚過來也是討論白天比賽的事。
只不過蘇易也想不到用什么戰術能和松鴉鷹隊抗衡。
“蘇,我想你和我一起去一趟菲尼克斯。”庫里直接開口。